中华鼢鼠的形态习性和捕捉方法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i)又名地老鼠、拱老鼠、灰老鼠、瞎地羊等,(尸/专)脊椎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分布在青海、甘肃、陕西、四川、湖北、山西、内蒙古等省,是农林生产中的一大鼠害.在林业方面,主要危害杉木、华山松,其次为油松、马尾松、漆树等,据调查竹溪县标湖林场一块十年生杉木林,一般被害率达64%,严重的被害率达39.4%,甚至造成林木死亡.因此,防治鼠害是非常必要的.标湖林场自1963年以来共捕鼢鼠3万余只,保证了山区造林的成活和速生生长,并积累了一些经验.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中华鼢鼠的形态习性和捕捉方法[J].湖北林业科技,1978,(4):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