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幼林质量标准评价方法初探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S758.8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造林后1、 2年的成活率和3年以后的保存率指标,只是相对数量值,并不能直观反映幼林的质量。实际上成活和保存下来的幼树,处于各不相同的生长状况。要全面直观反映人工幼林的生长状况,就需进行详细评定,为研究和查明马尾松、杉木、湿地松幼林的质量情况,我们应用了下述评价方法,经过几年的实践验证切实可行。在进行标准地调查时,用目测法将幼树分成下列5类:第一类(b_1) --健壮树,主干和侧枝生长正常。第二类(b_2) --次健壮树,主干生长较缓慢,侧枝生长尚正常。第三类(b_3)--主干出现干梢,侧枝生长弱,有轻度机械损伤。第四类(b_4) --枯梢,叶生长弱,有病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潘炼红.人工幼林质量标准评价方法初探[J].湖北林业科技,1989,(2):31-32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