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泡桐的“癌症”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S763.724.3 S763.14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泡桐丛枝病被称“癌症”,是由菌类质体所致,主要是通过泡桐带病的种根和苗木传播,植株得病的泡桐开始是个别枝条的腋芽和不定芽大量萌发、丛生许多细弱小枝,小枝又可抽生出小枝,全体枝条都呈簇生状,不久枯死率达95%以上。 防治泡桐丛枝病除选用抗病种树外,对其初发病有几个办法不妨一试。 一是截枝法。即在夏季将抽出的丛生枝条截到主干分枝处为止。截枝后没有病枝和健康枝条连在一起,并对截枝的伤口要涂上土霉素、四环素等药膏及“五氯酚钠”拌十倍的凡士林。 二是断根吸收法。夏季天气炎热、叶片蒸腾拉力强,有利药液吸收。对…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金建良.防治泡桐的“癌症”[J].湖北林业科技,2001,(1):50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