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5年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长江流域七省、市油橄榄科技协作会议纪要

      1975(2).

      摘要 (13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批林批孔运动深入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在我国引种阿尔巴尼亚油橄榄十周年的时候,长江流域七省、市油橄榄科技协作会议,于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三日至三十日,在武汉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上海、四川、陕西、安徽、江苏、浙江、湖北等七省、市有关单位的工农兵、领导干部和科技人员代表,中国农林科学院派代表出席了会议,武汉军区、北京市朝阳区、河南省农林科学院、湖北省科委等单位应邀派代表参加了会议.湖北省油橄榄科技会议同时召开.到会代表共一百二十余人.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潘振武同志、省农办主任林木森同志到会听取了兄弟省、市介绍经验,潘振武同志在会上讲了话.

    • 潘振武同志在长江流域七省、市油橄榄科技协作会议上的讲话

      1975(2).

      摘要 (27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同志们:长江流域七省、市油橄榄科技协作会议在我省召开,是我们向兄弟省、市学习的极好机会,对我省林业工作将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对我省油橄榄和木本油料的发展将是一个有力地推动.我们湖北的同志有机会同兄弟省、市的同志们在一起交流情况,总结经验,感到非常高兴.我代表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向到会的同志们再一次表示热烈的欢迎.同志们,当前,国内外形势大好,湖北和全国一样,形势也越来越好.最近,毛主席指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经八年.现在,以安定为好.全党全军要团结."这一重要指示,表达了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心愿,是毛主席、党中央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当前我们一切工作的一条十分重要的指导方针,对发展大好形势必将发挥巨大的威力.八年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摧毁了以刘少奇为头子和以林彪为头子的两个资产

    • 油橄榄在我国引种的概况

      1975(2).

      摘要 (1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油橄榄是原产在地中海沿岸的常绿乔木,它的果实含有很多油脂,是著名的高产木本油料树种.树的寿命很长,可达数百年.树的抗旱抗瘠能力较强.在国外盛产区域每亩产油达80-120斤.油的质量很好,易被人体消化吸收,除食用外在医药和工业方面也有重要用途.全世界年产油量在100-130万吨之间,是重要的植物油源,占食用木本油料的第一位.油橄榄引入我国主要在解放以后,1956年阿尔巴尼亚首次赠给我国30株油橄榄树苗,由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分送全国各植物园栽植.1958年后中国科学院南京植物所

    • 山峰山麓绘新图 中阿友谊传万代——巴县红卫公社发展油橄榄的情况汇报

      1975(2).

      摘要 (13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巴县红卫公社在重庆市郊,属浅丘陵地区,气候温和,主产水稻.荒山薄地多,适应发展油橄榄.全社共十二个大队,九十八个生产队,3287户,16301人,总面积23265亩,其中山林面积3026亩.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在批林整风和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们贯彻了"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开展了"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近几年来,粮食生产逐年增长,一九七三年粮食总产量比七二年增长11.9%,七四年粮食总产量预计比七三年增

    • 引种繁殖油橄榄的情况汇报

      1975(2).

      摘要 (13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批林批孔运动普及、深入、持久地发展,和在国内外一派大好形势下,在掀起抓革命促生产的高潮中,长江流域七省、市油橄榄科研协作会议今天在湖北武昌召开了,这次大会在我省召开,各兄弟单位来我省传经送宝,这对我们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最大的促进,我们来参加这次大会主要是向兄弟单位学习的.大会要我们介绍一下武汉市园林系统引种繁殖油橄榄的情况,我们没有作出什么成绩来,更谈不出什么经验,只是把我们前一段在引种繁殖油橄榄的过程中做的一些工作,向首长和同志们作一次汇报.

    • 露地扦插油橄榄试验初报

      1975(2).

      摘要 (13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我市扦插繁殖油橄榄,虽普遍取得了50%以上的生根率,但由于要用沙床、温床、温室等设备,成本比较高,管理麻烦,不便普及推广.为了简化工序和技术设备,降低成本,我们与市园林科研所配合,于1973年秋,进行了露地扦插油橄榄的各种试验,分别取得了34.5-60%的生根率,为今后加快油橄榄的繁殖步伐,取得了初步经验,现将我们的具体作法和结果简述如下:

    • 建立油橄榄采穗圃的初步尝试

      1975(2).

      摘要 (10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我区引种油橄榄概况象征中阿两党两国人民伟大友谊的木本油料树种——油橄榄,已成为我区深受群众喜爱的新作物,栽植面积逐年增大,繁殖数量日益加多.一九六九年,我区黄枚县苗圃及黄冈县回龙三队曾引入油橄榄250株,但由于刘少奇、林彪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与破坏,引而不种,栽而不管,250株幼树仅存2株.一九七二年以来,在各级党委的重视与具体领导下,各级科技部门深入研究和大力推广,油橄榄已遍布我区十个县,46个引种点,三年时间,共栽植幼树1692株,保存1248株,大部分生长良好,已接近开花结果期,并繁殖苗木9388株,初步摸索到栽培、繁殖油橄榄的技术措施.预计不久油橄榄必将在我区各地普遍的开出友谊之花,结出友谊之果.

    • 催芽水分条件对于油橄榄种子萌发效应的研究

      1975(2).

      摘要 (1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油橄榄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催芽期中水分条件对其萌发的影响.在试验中比较了各种水分级别的处理效果.通过试验,证明了油橄榄种子在整个砂藏催芽过程中,合理调节水气矛盾,是促进种子萌发的关键.解决了过去认为种子不易萌发和发芽率不高的问题.

    • 赤霉素对于油橄榄种子的萌发与生长效应的研究

      1975(2).

      摘要 (14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们在研究油橄榄种子催芽期中水气矛盾的基础上,又以赤霉素作浸种处理试验.在试验中比较了各种浓度对萌发与生长的影响效果.所得结果,证明了油橄榄种子在赤霉素的影响下,有加速种子的裂口和促进种子萌发的优良效应;同时,对胚胎生长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有提高的作用.在对幼苗的生长发育方面也有一定良好的影响.此种催芽前的浸种处理,可作为快速育苗的技术措施加以运用.

    • 油橄榄嫁接试验初报

      1975(2).

      摘要 (1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油橄榄苗木的繁殖,有扦插、压条、播种和嫁接等几种方法,我省当前由于种子缺少主要采用扦插育苗,但随着种源逐渐增加,实生苗逐年加多,培育嫁接苗任务也逐年加重,几年来我们曾对油橄榄嫁接作了少量工作,但还没有经验可言,为了找到较好的方法和适宜时期,今年我们开展了一些比较试验,兹将试验结果作简要汇报.

    • 油橄榄在低山山坡中段种植情况汇报

      1975(2).

      摘要 (9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广大山地面积是种植油橄榄的基地.上山造林是油橄榄发展的方向.我站于1972年春,在站附近低山山坡中段定植500多株二年生扦插苗.一年种树,二年少数单株初花、结实.目前幼树长势尚好.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种植地系一片稀疏而长势衰弱的马尾松林,地被物主要有茅草、杜鹃花、蕨类等.海拔40-60米.坡度30-35.座北朝南、西南、东南三面.土层较深厚,含石砾多,

    • 襄阳地区油橄榄冻害情况的初步调查报告

      1975(2).

      摘要 (13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区位于鄂北,地理位置北纬32°上下,东径112°左右.北与河南省毗邻.我区系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春夏多雨.全年平均气温15.9℃,一月平均气温2.5℃,极端最低气温-13.1℃(1969年1月31日),七月份平均气温28.1℃,极端最高气温42.5℃(1951年6月21日和8月15日).全年无霜期240~250天,年雨量700~800毫米.一九七一年和一九七二年,我区分别在光化县张集区西冲公社鄂光大队、襄阳县伙牌区姜沟公社下张大队、随县国营谢家寨林场、襄阳县国营鹿门寺林场、宜城县国营黑石沟林场等五处试验引种油橄榄247株,成活229株.这五个试验引种点栽植株数、地理位置及种植点的立地环境如下表:

    • 油橄榄炭疽病防治试验小结

      1975(2).

      摘要 (12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油橄榄炭疽病在我国各引种点均有发生.但危害程度轻重不一.我们引种的油橄榄,先于1972年秋后发现炭疽病侵害果实,全林病果率约为6%,但当时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至1973年4-5月间,发现贝拉品种春梢陆续枯萎,至6月间病情加重,当年春梢几乎全部枯死,新抽夏梢也开始发病,情况甚为严重,从而使我们认识到,如不迅速查明病原,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不但影响当年产量,也将影响到今年及以后的产量.为此,我们在湖北省植物研究所、华中农学院和湖北林业学校的指导和协助下,于1973年7月起,开展了防治试验,至今病情已经减轻,基本上停止了发展蔓延.兹将试验情况作简要的汇报.二油橄榄新梢炭疽病,一般从梢顶端开始,逐渐向下延及整个新梢.初期是叶片退绿,失去光泽,以后向下逐渐枯萎.有时在病斑上可看到波浪式轮纹和粉红色颗粒状的

    • 油橄榄中文译名原则和引进各品种的统一译名

      1975(2).

      摘要 (15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一九七三年十月召开的十四省、市、区油橄榄经验交流会议期间,各地代表们反映,目前我国引进的油橄榄品种译名比较混乱,给生产和科研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经研究提出今后译名的原则和引入我国的各品种统一译名,并报请农林部林业局同意,于一九七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函发各省、市、区油橄榄引种场所,要求今后使用品种名称时,均以此为准.兹将油橄榄品种中文译名的原则、已引进品种的统一译名表和新品种的命名方法转载如下:

    • 油橄榄的分布

      1975(2).

      摘要 (16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油橄榄在世界分布很广,以地中海区域为最多,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目前,五大洲30多个国家都有种植.全世界种植油橄榄面积约在8,000万亩以上,总株数约为7亿株,其中欧洲约有5亿株.西班牙是世界上种植株数最多的国家,约2亿株,每人平均6株.年产橄榄油48.5万吨(1972年数字,下同.),为世界橄榄油产量的31%.其次是意大利,有1.8亿株,每

    • 1965-1973年世界橄榄油产量

      1975(2).

      摘要 (12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千吨)196519661,0051,2301,2001968197119691,3351,3851,2551972196719701973幻1,440 1,5651,4了0(予测)1965-1973年世界橄榄油产量~~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