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5年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一九七四年南方十三省(区)防治松毛虫技术研究协作会议纪要

      1975(3).

      摘要 (12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九七四年南方十三省(区)防治松毛虫技术研究协作会议,于十一月十日至十六日在浙江杭州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苏、江西、福建、浙江等十三省(区)科研、生产、教学单位的代表四十四人.中国科学院北京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四川省农科院农药研究所、以及浙江省科技局、卫生局、民航局和浙江人民广播电台、《浙江日报》社、

    • 抓路线促大干 生物治虫大发展——我省一九七四年推广生物防治松毛虫面积大,效果显著

      1975(3).

      摘要 (12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一九七四年我省有三十三个县积极推广生物防治松毛虫的先进技术,治虫面积达六十四万多亩,超过原计划的百分之六十,比一九七二年增加了六十多倍.效果十分显著,广大贫下中农高兴地说:"生物治虫办法好,节省投资花工少,不害人畜护天敌,农林害虫都灭掉,林茂粮丰畜兴旺,全靠党的好领导."马尾松是我省低山丘陵地区的主要用材树种,建国以来,造林保存面积达一千五百

    • 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技术的初步总结

      1975(3).

      摘要 (16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由于各级党委重视,充分依靠群众,近两年来,我省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工作发展较快,防治面积逐年增加,治虫效果不断提高.全省由一九七二年的二个点生产白僵菌四千多斤,发展到一九七四年有二十个县三十个国营林场生产白僵菌原粉十一万五千八百多斤(含孢量一般在150-200亿/克),防治面积达十九万八千六百多亩.几年的实践证明,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有以下几个优点:

    • 应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几个技术问题

      1975(3).

      摘要 (12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一九七二年我省开始应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面积逐年增加,一九七二年仅两个县防治二百零一亩,一九七三年增加到十四个县一万一千亩,今年发展到二十个县十四万亩.三年的实践证明,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具有省劳力,成本低,无残毒及一定的持续效果等优点,有的地区,配合其他综合防治办法,逐步起到控制松毛虫害的作用.我省在应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中,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在寄主卵的贮存、繁蜂、放蜂及效果检查等方面摸索了一些经验教训,现概述如下:

    • 对坪坝营林场杉木黄叶病问题的探讨

      1975(3).

      摘要 (12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咸丰县国营坪坝营林场的杉木人工林分布在海拔1100-1700米.气候特点是夏凉冬寒,潮湿多雨,年平均气温9.3℃,相对湿度85%,年降雨量约2000毫米,寒冷期160天左右,雨日占50%.杉木发生黄叶病已有十多年.面积达3000余亩.经多年防治,累积了经验,取得了一些效果.历年防治面积2000亩,病情未继续发展,而略有好转的1500亩.现对坪坝营林场杉木黄叶病的致病原因,提出一些看法.

    • 杉木黄叶病和叶枯病的初步调查及防治试验

      1975(3).

      摘要 (4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杉木的黄叶病和叶枯病,我们于一九七四年十月前后,在国营阳新县七峰山林场及附近社队营造的人工杉林进行了一次初步调查.调查的林地居于幕阜山余脉,海拔150-650米之间.多为页岩发育而成的山地黄褐土,少数沙壤土,质地深厚肥沃,少数瘠薄,均偏酸性(PH值5.5-7).年雨量平均1300毫米左右,分布比较均匀,亦有夏

    • 杉木黄化病和杉梢小卷蛾的初步调查

      1975(3).

      摘要 (30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株洲县广大贫下中农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积极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投化祖国",的号召,全垦造林,绿化荒山,使林业生产飞跃发展.从一九六五年至今,全县人工营造杉木林约五十万亩,生长良好,但有些林分也发生了病虫害.为了摸清杉木主要病虫种类、发生发展和防治方法,我们于一九七四年三月至七月,对株洲县杉木主要病虫进行初步调查,认为杉木主要有幼苗猝倒病、幼林黄化病、杉梢小卷蛾、双条杉天牛和黄翅大白蚁等病虫为害.

    • “两灰”法防治杉木叶枯病

      1975(3).

      摘要 (15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毛主席"绿化祖"的伟大号召指引下,我县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开展了植树造林的群众运动,营造了10万余亩杉木林,由于精心培育管护,都在茁壮成长.但是,近年来发现有不少杉木幼林和成林,普遍发生了叶枯病.据观察,这种病菌在4、5月份传染很快,连片纯杉林传染更快.杉树染病后,叶子呈现黄黑色,长势衰退,有的新梢枯死,甚至整根枝条枯死,严重地影响了生长.

    • 九峰地区双条杉天牛发生规律的初步观察和防治试验报告

      1975(3).

      摘要 (28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双条杉天牛是杉木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常导致杉木整株枯死.由于它活动隐蔽,在为害期间不易发觉,因之,在防治方面存在一定困难.据资料记载,该虫还危害桧柏、罗汉柏、柳杉等树种.为了摸清双条杉天牛的发生情况和防治方法,我们曾分别于1968、1970和1972年以后断续进行过一些观察和防治试验,现将有关材料整理如下.

    • 杉梢卷叶蛾防治初报

      1975(3).

      摘要 (19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杉木是我国南方重要优良用材树种.因此,加强杉树病虫防治工作,促进杉树生长,巩固造林成果,意义十分重大.近几年来,我县杉树发展较快.发现有杉梢卷叶蛾、白蚁、天牛类、蛴螬等四种主要害虫危害,其中以杉梢卷叶蛾危害最严重.一、危害情况:全县新栽的二万一千亩杉树幼林,遇到杉梢卷叶蛾危害的面积达

    • 绿僵737菌株试验情况

      1975(3).

      摘要 (9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73年5月,我们调查杉梢小卷叶蛾虫情时,发现有绿色、黄色寄生菌的虫尸不少,我们从中分离出一个菌株,依据虫体寄生情况和分离时间,初步叫它"绿僵737".73年7月第一次用这种菌的一级菌种,室内回复喷务于带枝梢的杉梢小卷叶蛾幼虫上(一支斜面试管加20c.c水),杀虫效果很好,四天内死光.我们再清洗工具,重复试验一次,效果也不差.同时发现同一室内饲养的马尾松毛虫第一、二龄幼虫大量死亡,虫尸并长有这种菌体.8月16日于野外在马尾松树上套袋,作喷菌液毒杀松毛虫试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