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1).
摘要:植树造林是发展林业的主要途径,认真做好植树造林的技术工作,保证幼苗包栽、包活和速生丰产,对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加速发展我省林业,是十分重要的。解放以来,我省造林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经验,也有一些教训,探讨植树造林技术问题,对于林业战线实现党的工
1979(1).
摘要:这次国家林业总局在四川省召开四旁绿化座谈会,我们这几天看了内江、温江地区有关县的四旁绿化的现场,听了经验介绍和其他省区的经验交流,对我们启发很大,是我们学习的一次好机会。这次会议开得很好,典型突出,任务明确,使我们开阔了眼
1979(1).
摘要:为了总结提高杉木营林技术,加快杉木用材林建设速度,今年由省林科所、省林校、咸宁地区林科所、崇阳县林科所等单位科技人员和教师共同组成考察组就咸宁地区营造杉木用材林技术进行了考察,现将情况初报如下:
1979(1).
摘要:我场位于鄂西北边缘,与川陕接壤,海拔1000—1400米,最高1552米,年平均气温14.6℃,极端最高气温39℃,极端最低气温-12℃,年平均降雨量980毫米。植物生长期约200天。土壤母质为页岩,PH 5—7,主要有砂砾土,乌色气泡土和枯黄泥三种,植被有杨柳、马桑、葛藤、
1979(1).
摘要:为了总结提高油茶生产技术,加快油茶建设步伐,今年由省林科所、松滋、谷城、麻城、罗田等县林业技术干部共同组成油茶生产技术调查组,先后到黄冈、咸宁、恩施、宜昌、襄阳、荆州等六个地区的十五个县:重点进行了调查和座谈访问,现将情况简报如下:
1979(1).
摘要:为大力发展油橄榄生产,加速油橄榄基地建设的步伐,经过调查研究,针对当前全省油橄榄生产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省林科所拟定了一个“关于发展油橄榄的几项技术要求”,经省林业局审核,于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一日印发各地区、市林业(农林)局参照执行。现予全文刊载。
1979(1).
摘要:鹤峰县五里公社红枚林场,位于鄂西高山地区,气温低、雨量多、蒸发量小、土壤湿度大,由于土壤排水不良,不宜于杉木林生长,杉木往往发生黄化,造成低产,还导致杉天牛的猖獗,以致造林失败。根据长期摸索,该场在1969年进行起垅堆垒栽杉的试验,获得了显著的效果,据
1979(1).
摘要:我省近几年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了使白僵菌生产逐步实现“标准化、机械化”,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治虫效果,省林科所最近召开了全省生物防治松毛虫技术座谈会,并起草了“白僵菌生产及使用技术试行规程”,经省林业局审核于一九七八年十月十一日印发各地区林业局、林科所参照试行,现予全文转载。
1979(1).
摘要:近年来的研究曾经提出,无性繁殖和繁殖体的每年连续修剪(如同培植绿篱一样),能够提供大量生根迅速的插穗,同时,其初期生根数量和茎叶生根速度,都比从未经修剪植株上所前取的穗要多和快。这项成果对优良针叶树种的无性繁殖有着新的
1979(1).
摘要:省林科所于1978年11月6日至11日在当阳县召开全省油橄榄技术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各市、地区和重点基地县林科所、国营林场以及中国林科院和省直有关单位,到会代表共80余人。会议期间参观了宜昌地区林科所和当阳县王店、长坂公社油橄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