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1).
摘要:建国三十年来,我省林业建设有很大成绩,成片造林保存面积二千二百万亩,四旁植树保存五亿株,森林覆盖率有较大的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用材林和木本油料林基地建设发展较快,造林面积达四百多万亩。森工方面先后开发了七个林区,共生产木材一千三百多万立方米,楠竹一亿根,木材综合利用、林产化工、林业科研和教育事业都有相当的发展。但是,在我省整个国民经济中,林业仍是一个很薄弱的环节。多年来,由于农轻重和农林牧比例失调,不少地方,以粮为纲,
1980(1).
摘要:国外松在我省已引种栽培40余年。实践表明,国外松是适合我省发展的优良树种。但近年来,我省有些地方国外松发生顶死丛枝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国外松发生丛枝病?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防治?看法不一。现将(本文与国外松“多头”现象的调查报告)一并发表,希望我省科技工作者,根据党的“双百”方针,进一步开展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活跃林业界学术空气,并尽快解决国外松丛枝病(或“多头”)问题。
1980(1).
摘要:湿地松(Pinus elliottii)火炬松(Pinus taeda)原产北美洲东南部和南部。一九七四年由伪中央农林部从美国引入我省。分给我场(当时叫武昌林场)少量种子。一九四八年春分别在卓刀泉、九峰两地播种育苗,分别于一九四九年和一九五○年定植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又相继发展了五百多亩。现将我场三十年来的引种情况报告如下: 一、引种地区的自然条件我场位于武汉市东郊,卓刀泉距武汉市区十公里,九峰距市中心区二十公里。其地理位置:北纬30°31′,东径114‘29′,处于江汉平原东部。海拔60~80米,地形起伏不大,是典型的丘陵岗地。气候特点是冬季严
1980(1).
摘要:我国自1973年来大量引种外国松,主要是湿地松、火炬松两种。湖北省林科所在1975年发现国外松产生“多头”症状,影响引种、推广,并进行了调查研究。我们为了解国外松“多头”症状的产生原因和防治办法,1977年先后到黄冈、荆门等地8个场所进行了初步观察,调查(每点随机调查50株),并结合进行了一些盆栽试验,土壤分
1980(1).
摘要:我国引种湿地松已有40多年历史,它具有生长快、适应广、抗性强、油脂多等特点,我区从1973年开始引种,引种情况表明,湿地松在我区生长情况可分为三种类型:在应山、黄陂、大悟等山区生长不良,在丘陵岗地生长较好,在平原湖区和沙滩生长最好。
1980(1).
摘要:湿地松、火炬松原产美国,一九四八年引种我省。我所引种二十七年生的湿地松与火炬松,树高最高15.1米,平均13.0米。胸径最粗31厘米,平均22厘米,比同令马尾松高生长快28~46%胸径大42~53%。由于湿地松、火炬松在针叶树材中,是个比较速生的树种;同时又具有适应性较强,树干通直园满、病虫害较少、含脂量高等特点,普遍受到群众欢迎。因此,近年来在我省丘陵地区发展较快。但由于湿地松、火炬松是引进树种,对它们的木材性质了解甚少,研究湿地松、火炬松的木材性质的意义在于选择造林树种和扩大材种利用范围,满足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
1980(1).
摘要:麻城县西张店林场有山林26200亩,1960年至1979年底止,共造杉木林9800亩。由于实行科学造林,加强管理抚育,大部生长良好,立木蓄积量共2万立方米,其中1970年前栽的4000亩杉林,每亩蓄积量4立方米,生长最好的杉树洼15亩20年生丰产试验林,平均树高13米,平均胸径18厘米,最大优势木胸径26厘米,每亩蓄积量20立方米。西张店林场栽培杉木经验主要是: 1.全面规划,细致整地。西张店林场海拔200—500公尺,土壤大部为片麻岩风化形成的沙质土。1957年建场之初,大部栽植松
1980(1).
摘要:为了缩短育苗周期,减少苗田用地,繁育林木良种,加快造林步伐提高造林质量,我们进行了大棚容器育苗试验研究工作。从七八年秋开始立成了两个试验专班(容机设计、容苗培育)由简易试验到成批生产,为逐步实现容器育苗工厂化打基础。现在我们已繁育容器苗六十二个树种十六万个。容苗根系发达,生长健壮,一般八十天左右可用于造林。产量,按大棚实用面积,每平方米六百六十个、年产三批计算,单位面积产量相当于大田育苗的十五倍左
1980(1).
摘要:一、引言在林业苗圃里,由于土壤中金龟子幼虫对苗木根部的危害,对培育优良健壮的苗木造成了极大的障碍。为了防治它,过去一直都使用有机氯农药,由于残留毒性的问题而被禁止使用,代替它的一般是使用有机磷农药,由于这类农药药效短的缘故,致使全国金龟子危害程度再一次增加,特别是给体形大的大录丽金龟子扩大危害造成了有利条件。青木等人在长野县从鞘翅目金龟子虫体中分离出一种卵孢白僵菌(Beauveria tenella),因而得到启示,利用它对金龟子类害虫进行生物防治,必获得较高的杀虫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