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0年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谈谈防治松毛虫的几个问题

      1980(2).

      摘要 (12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马尾松毛虫是我省广大丘陵低山地区的一种为害普遍而严重的森林害虫,发生面积由六十年代每年一、二百万亩发展到七十年代每年达六、七百万亩。遭受松毛虫为害的松林,轻则生长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成片死亡。因此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治松毛虫是林业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从六十年代初以来,我省各地先后开展人工和飞机大面积喷洒农药的防治工作,尤其是七十年代以来推广应用生物防治松毛虫,取得了显著效果,全省发虫面积近两年下

    • 油橄榄等经济林滴灌试验总结

      1980(2).

      摘要 (29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县位于长江中游的南岸,有38万亩适于发展林特作物生产的丘陵地,列为全国油橄榄生产重点县,又是武汉市柑桔果品生产基地之一。由于土壤脊薄、板结,灌溉条件不好,每逢伏旱、高温季节林特作物的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旱死。寒冷干燥的冬天,又易遭到周期性干冻灾害。因此干旱和冻害是发展油橄榄和柑桔生产的主要障碍。灌溉是战胜旱灾、减轻或避免冻害的重要途径。丘陵地势高、面积大、水源低、需水量多,采用抽水慢灌、引灌工程艰巨,材料、动力、劳力和水的耗量大,成本高,与农田争水矛盾大,因而不易普遍采用。

    • 广济县丘陵栽杉效益及其主要技术

      1980(2).

      摘要 (15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广济县位于鄂东长江北岸,地处北纬29°52′,东径115°30′,境内绝大部分是丘陵山岗,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但分布不均匀,春夏多雨,秋季多旱,空气湿度较低。土壤多是砾岩、石灰岩、沙岩、片麻岩和石英岩等分化形成的黄棕壤,土层浅薄、干燥板结,透水透气性较差。腐植质很少,对杉树生长有些不利,故已往栽杉不多。一九六四年以来,广济县广大干部群众,为了自力更生、解决用材困难,通过对一些散生杉树生长状况的调查分析以后,解

    • 及时间伐抚育 促进杉林生长

      1980(2).

      摘要 (14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九六四年以来,我县广大干群热烈响应毛主席“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的伟大号召,在丘陵黄土岗上大搞栽杉造林的群众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九七三年以来,我们针对杉树郁闭成林以后出现的分化、衰退现象,有计划、有组织、积极慎重的开展间伐抚育,使杉树生产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截至去冬为止,已间伐二万三千多亩,获得规格材一万二千多个立方米,小树二十多万株,收入三百多万元。有效地解决了当前用材困难,增加了社员和集体收入,促进了林木生长。

    • 马尾松间伐效果初报

      1980(2).

      摘要 (16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马尾松是重要的用材树种,也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如何经营好马尾松人工林,做到速生丰产,尽早为社会主义提供商品材,是我们国营林场,特别是以马尾松为主要树种的国营林场的重要任务。我场建场以来,在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绿化祖国”的号召指引下,共计造林四万六千五百七十九亩,其中马尾松三万五千五百七十六亩,占总造林面积的百分之七十六点四。但是,在林彪和“四人帮”干扰破坏下,有的造林不见林,有的成林不成材,有的成材不速生丰产。幼林抚育间伐工作跟不上去。

    • 枫杨造林枯梢的探讨

      1980(2).

      摘要 (34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枫杨是江汉平原地区乡土树种,也是我省主要用材树种,它具有生长快,干形通直饱满,材质良好,适应性强,易于萌更新特点。适于四旁绿化,特别适合水旁,房前屋后造林。但是枫杨造林后易引起枯梢;枯梢后就形成多头,严重影响树高生长,使干形弯曲或扭曲。实践表明用切干法造林,可以避免枯梢,又能收到未切干的同样生长效果,但对

    • 湖北油茶“王”

      1980(2).

      摘要 (15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们把树体高大,树令百年以上,且结实多的油茶单株称为“油茶王”,它对于油茶科研具有极高的价值。我省油茶栽培历史悠久,据最近几年调查,先后在鄂东和鄂西山区发现五株大油茶树,当地群众称之为“油茶王”。这就是: 麻城县福田河公社双庙关风簸大队,是油茶老产区,该大队在海拔300米,位于北纬31°33′,东径115°13′处,有两株大油茶树,一株在第十生产队叶家湾地边埂上,土层深厚肥沃,树高达5.2米,树冠东西6.8米,南

    • 树木休眠概念的发展

      1980(2).

      摘要 (12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Д.А.萨宾宁,在其生活的最后几年十分注意树木的生长与发育问题。在生长节律性的原因、休眠状态的本质及其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上,萨宾宁的观点同大多数学者当时采用的概念极不一致。在40年代,人们把休眠状态看作是新陈代谢过程的一般的并非特殊的抑制。在1963年著作的《植物发育生理学》一书中,萨宾宁写道,在植物学文献中,广泛流传着并不完全符合事实的术语《休眠》、《熟休眠》以及关于生长点有停止活动期的概念。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