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1年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认真总结经验 办好林业科研 为十年绿化湖北作出更大贡献——古博同志在全省林科所经验交流会议上的讲话

      1981(1).

      摘要 (17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同志们:这次全省林科所经验交流会是局党组决定召开的.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全省七十多个省、地、县林科所的所长和各地、市分管林业的负责同志.据了解,召开这样的会还是第一次.在同志们的努力下,会议开得是好的,总结交流了经验,讨论制定了林业科研管理办法和科研成果的奖励条例.会议开始,何能云同志讲了话,大会有十二位同志介绍了经验.经过讨论和实地参观,大家反

    • 省林业局付局长何能云同志在全省林科所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1981(1).

      摘要 (18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同志们:全省林科所经验交流会今天开幕了.参加会议的有省、地林业局和各级林科所的负责同志和科技工作者约一百人.大家欢聚一堂,交流办所的经验,在我省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我相信这次会议对我省林业科技事业的发展必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希望到会代表集中精力把这次会议开好.我们这次会议是在全省林业生产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的大好形势下召开的.三中

    • 围绕生产办科研 办好科研促生产

      1981(1).

      摘要 (15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所于一九六○年建立.面积一千一百亩,其中有试验林地五百二十亩,苗圃面积三百亩.现有干部、职工一百一十人,其中行政人员四人,技术人员十八人.共设有三个科研机构:即县林科所(下设一个科研组)、县林业病虫防治站和县林业学校.三个单位一个党支部,工作上既有联系,又有明确的分工.建所二十年来,坚持科研为生产服务的方向,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科研、生产、教学三结合的方针,根据我县水网湖区的特点,广泛开展以林木良种为中心的林业科学

    • 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是办好科所的基础

      1981(1).

      摘要 (13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所于一九六四年建立,原名为宜昌专署林业技术推广站,一九七三年五月经地区革命委员会批准,与金银岗林场合并,改为宜昌地区林业科学研究所,附设金银岗试验林场.一九六四年建站时.只有五名技术员一位付站长.一九七三年合并时,共有职工36人,其中技术干部8人.现在全所共有职工84人,其中工人58人,干部26人,其中文化大革命前毕业的8人.近几年来,在各级党政部门的领导下,

    • 面向基层 服务三大基地

      1981(1).

      摘要 (13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们林科所是在一九七三年建立的,离崇阳县城关四公里.全所共有科研基地八百五十亩,其中试验基地五百三十五亩,苗圃三十五亩,地处经度一百一十四度,纬度二十九点五度,海拔高八十至一百一十米,年平均气温一十六点七度,年平均降水量一千四百至一千五百毫米,植物生长期二百四十天左右.全所现有干部职工五十一人(包括家属工和临时工二十二人),书记、所长三

    • 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

      1981(1).

      摘要 (12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所是一九七四年建立的,现有职53工人,其中行政干部7人,技术干部4人(都是女同志),工人42人.三中全会以来,我所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安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有效地发挥了技术人员的骨干作用.她们各尽所能、大胆工作,同全所职工一起,成功地开展湿地松、火炬松丛枝病的发生和防治的研究,马尾松地理种源试验塑料大棚容器育苗试验,楠竹引种

    • 根据本县特点 搞好林业科研

      1981(1).

      摘要 (10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所于一九七六年建立,所址在利川城郊附近约10华的郜家山地带,海拔1100-1460米,但绝大部分属1200米左右,全所山地面积为3000亩,现有职工7人,其中干部1人,技术员2人,会计1人,工人4人,建所以来:在林业生产方面,现已完成各项造林1200亩,其中用材林(柳杉)500亩,薪炭(马尾松)300亩,经济林(棕树)100亩,水杉种子园100亩,其它各种试验林柳杉、桦木、香椿、刺槐、泡桐、楠竹等200亩.各种苗圃每年保特在120亩左右,包括留床及移

    • 加强责任制 搞好科研工作

      1981(1).

      摘要 (12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所一九七四年秋建立,现有总面积440亩其中有成中林315亩,新造幼林65亩,苗圃60亩.全所共有职工16人,其中行政技术干部7人,工人9人.一九七五年以来,我所开展了林木良种选、引、育,速生丰产,苗木无性繁殖,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等四个项目,三十二个课题的试验研究.其中已取得成效的有19个.在抓好科研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经营管理,以管理促生产,促科研.生产上抓劳动考勤,实行定额管理,执行超产、节约奖;

    • 关于加强林业科技情报工作的几点意见

      1981(1).

      摘要 (14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林业科技情报工作是林业科学技术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科学性、政策性、时间性、社会性都很强的科学技术工作.它在制订林业技术政策,编制计划和长远规划,安排科研.教学和生产,实行科学管理,引进技术和出国考察等方面,起着耳目、尖兵和参谋的重要作用.因此,做好林业科技情报工作是实现林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强领导,尽快把林业科技情报工作搞上去.一、林业科技情报工作方向和任务

    • 我所开展林业科技情报工作的情况

      1981(1).

      摘要 (14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四川省林科所的科技情报工作开展得比较好,本文系第一次全国林业科技情报工作会议的交流材料,为了把我省林业科技情报搞上去,特发表此文,供我省各级林业科研单位参考.

    • 培育杉木高产壮苗的经验

      1981(1).

      摘要 (10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培育杉木高产壮苗,是关系到杉木造林成活、成林、成材达到速产、丰产,优质的前提.根据杉木苗期有一定喜阴性,要求较高的空气温度和土壤水分,以及幼苗初期苗木组织幼嫩,抵抗力差,容易遭受病虫危害的特性,在育苗技术措施上都应从有利于这些特性和要求考虑.一九八○年,我们在兰音大队中南山杉木基地育苗中播种育杉二亩四分.由于考虑到杉木苗期生长的特性和要求,采取了相应的端施,获得了可喜的高产壮苗.

    • 从土壤提取多角体病毒的方法

      1981(1).

      摘要 (33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肥沃耕地和森林土壤是微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极为丰富,许多对人类有用的微生物菌株都是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来的.虽然昆虫病毒不能在土壤中生长繁趋,但是它在土壤里相当稳定,土壤是其良好的夭然贮库,对昆虫病毒病的流行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Tisntey(1979)指出:在撒喷或自然疾病暴发后,保持在土壤中的病毒,不仅是引起以后各代害虫自然流行病的重要病毒源,而且是能够维持病毒产生长期影响的作用物.据报

    • 三种国外松的病害观察

      1981(1).

      摘要 (34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湿地松(pinis elliottii Engelma nn)、火炬松(p. taeda Linnaeus)和加勒比松(p. caribaea Morelet)在各地引种后,发生了一些病害.这三种国外松的苗期主要有猝倒病、叶枯病、茎腐病和黄化病;幼林主要有溢脂病、梢桔病、褐斑病和赤枯病.现将调查观察情况并参考有关文献报告如下:

    • 树木生长取决于土壤和空气的温湿度

      1981(1).

      摘要 (18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树木生长强度同土壤和空气水热条件的依赖关系,正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在位于叶尼塞河左岸支流——卡恰河岸克诺斯诺雅尔边区叶明尼雅诺夫林场面积2.4公顷的和验区,我们研究了各种树木生长的特点.为了查明《森林-土壤》系统中的各种相互联系,我们在这里栽植了2-3年生的松、云杉、落叶松、雪松、桦树和欧洲山杨树苗.栽植前,把土壤深挖整地60厘米深,并均匀整平腐殖质土层.初植密度-40000株/公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