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3).
摘要:最近,我们随中国林学会组织的水土保持考察队、赴鄂西北和鄂东北考察了水土保持情况,所见所闻,深感我省水土流失严重,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其严重的恶果.因此,抓好水土保持是山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实践证明,森林是水利的源泉,保持水土的根本途径,是要大力保护森林,积极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充分发挥森林对维持生态平衡,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现根据考察的见闻谈三个问题.
1981(3).
摘要:我县的桃树、卸甲坪、冯家窑三个山区公社,地处本县最西部,与宜昌地区的五峰、宜都,湖南的石门、沣县等县交界,境内山脉大体上呈东西走向,海拨为500-800米,属云贵高原东延部分未端的低山区.共有山地面积215700亩,耕地44228亩,其中水田16689亩,由于山多田少,1979年被划为“林业公社”. 1958年以前,这里森林密布,每年可产木材6000M~3,经过几次大破坏之后,现在,有林地面积减少到10万亩,总蓄积量只有
1981(3).
摘要:近几年,我们在山区调查中,发现一些实行封山育林、进行天然更新、逐渐恢复森林资源的好典型,为恢复和发展老林区的森林资源揭示了一条有效途径.厂河公社梅河大队,七十年代初期由于修高关水库,6000余亩马尾松中、成林被砍之一空.通过近十年的封山育林以后,恢恢了4000余亩马尾松幼林,蓄积量达7000余M~3.杨集公社国旗大队,六十年代由于过量砍伐,4000余亩松林被砍光,七十年代初起,这个大队实行采育结合和封山育林的方针,进行天然更新,恢复了3000余亩.但是,并非所有的砍伐迹
1981(3).
摘要:四、杉木良种化的具体途径和实用性估价过去已有许多书籍或论文就林木改良的各种途径作过论证,有关杉木选优、建园的各种具体技术和经验也很丰富.本文将不在具体技术上来介绍,而以多途径改良为基本观点,结合杉木特点和地方特点对若干原则性问题作出论证.同时也提出一些过去被人忽视,而又必须给于考虑的问题,以便把现有选优和良种繁育措施的水平更提高一步. (一)母树林仍是当前杉木良种生产的
1981(3).
摘要:板栗是我县山区主要特产之一,栽培历史久,品种多,品质好,有较大地发展前途和生产潜力. 但是,近来产量逐年下降,解放初期常年产量在一百二十万斤以上,现在已下降到三十至七十万斤.为了摸清本地品种资源和生产情况,制定恢复和发展措施,我们对全县板栗生产进行了调查和考种. 一、自然条件特点与板栗品种资源我县位于大洪山东南麓,板栗分布在西北部低山丘陵地区的六个公社四十七个大
1981(3).
摘要:我县板栗,一九四九年只有7000亩,现在已发展到35500亩,产量由240万斤增加到近650万斤,栗农素有选择良种和嫁接板栗习惯,因此板栗产量逐年提高.但由于对提高板栗产量和质量综合因子缺乏研究,因此有的板栗品种虽能高产,但品质很差,不耐贮藏、风味差、抗逆性弱,这不仅对发展板栗生产不利,而且影响了出口. 一九七三年,根据迁西会议制订的“提高板栗产量质量”研究课题,我所同有单位协作进行了优良单株选择与利用的试验研
1981(3).
摘要:油橄榄(Olea europaea L.)是异花授粉植物,据报导(Moret ini,1972)油橄榄有少数品种可自交结实,多数品种是自交不实或结实率很低.即使有良好的自交结实能力的佛奥(Frantoio)品种,在异花授粉条件下,能够增加结实率32%(Debetod i,1968).因此,配置授粉树是油橄榄稳产丰产的重要条件. 油橄榄虽然是异花授粉植物,但也不是任意混栽一些品种就能获得优良的授粉效果,要有适宜的授粉品种才能结实丰富.如意大利的栽培品种马拉约罗(Mraillolo)
1981(3).
摘要: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是一种分布极广的虫生真菌.一般认为虫生真菌对脊椎动物是无害的.Schaerffenberg用白僵菌和录僵菌对鼠进行皮下、静脉注射未发现异常;吸入试验也未见到致病及过敏反应,仅在饲养试验中看到动物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营养不良现象,认为这是动物抵抗力降低的缘故(1).但是工人在生产和使用白僵菌的过程中,有发冷、发烧、咳痰、乏力、体弱等反应.目前国内外有关白僵菌的毒性资料较少,为了解其危害,我们进行了白僵菌的毒性试验,发现大量吸入有一定危
1981(3).
摘要:、郧西县仙河的一段河床已干涸成了沙滩.2、郧西县大坝河的河床成了乱石滩.3、郧蘸店年公燕:旖古石塔.4、山上的森林植被少.沿河两侧的山坡也开垦成耕地.玻淤泥埋去了三分之二。5、罗田县国营薄刀峰林场于1肠9年底建立,经营总面积25。。。亩,现森林复盖率达88肠、起到了拯养水源、保恃序土的作用,其中建场份’来营造为黄山松、杉本林裸存18500亩,大部分已经成林、郁郁葱葱.图为林场场部献近的林相一角.6、薄刀峰林场的杉木林一角.7、罗田县天堂水库一角.水土保持考察照片@吕翼~~
1981(3).
摘要:一九六三年,我县从河南引进一批兰考泡桐(P.elongata S.H.H.n)种子,经过多年来的繁殖和栽培,分布在海拔五百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区,多数采用撇苗造林方法栽植在房前屋后和菜园地边.一九七七年,又从华中农学院引进一白花泡桐(P.fortunei)种子进行育苗造林.桐泡生长快、材质好、收益早、又是绿化村庄的好树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但是,我县过去在山地上从未营造成片泡桐林.我们为了加速绿化山区、探索山地发展泡桐途径,一九七八年在黄冈地区林科所和黄冈地区水土保持试验站等单位的协作下,选择石桥铺公社七里冲大队林场,开展山地营造成片泡桐试验林300亩,通过几年来的实测数据分析,初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