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1).
摘要:我局从广东茂名调种栽培的马尾松已有25年。实践证明,马尾松南种北调不仅可以成林成材,而且可以增产。现将两广马尾松(以下简称两广松)的栽培情况汇报如下。一、引种经过广东马尾松(以下简称广东松)于1956年首次引种到湖北。那年湖北松种减产,为满足造林需要,从广东调进大批种子,分到我太子
1983(1).
摘要:地位指数是一种表示立地质量的数量指标。是以标准年龄为准,用林分平均优势木高来反映立地条件的。可用于评定立地质量,预测林分生长,检验经营效果。杉木是恩施地区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解放以来,杉木栽培面积不断增加,栽培范围不断扩大。全区杉木林基地面积已达两百余万亩。为了适应我区用材林基地建设的需要;为评定杉木立地条件,制定合理的经营措施;给森林调查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1981年
1983(1).
摘要: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 Ho-oK)是我省主要用材树种之一,自然分布多在鄂南、鄂西和鄂东北山区。解放前人工林较少。解放后,不但在山区发展了部份人工林,而且在丘陵区也发展相当面积的杉木人工林。丘陵区木材奇缺,发展杉木除了解决民用材外,还能为国家提供少量商品材,在调整我省木材生产布局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丘陵区立地条件较差,造林、整地和抚育管理方面投工、投资稍多一些,但该区社会条件优越,劳力资源充裕,交通方便,群众缺材,
1983(1).
摘要:营林技术措施是马尾松毛虫“综合管理”的基础。合理地、正确地运用各种营林技术措施,不仅有利于林木的健康生长,而且有利于天敌的繁衍、减少松毛虫的危害,维持生态平衡。在生产实践中,大力营造混交林,积极改造纯松林,是控制马尾松毛虫发生的有较措施之一。本文试就九峰地区马尾松毛虫大发生后的调查分析,谈谈混交林对控制马尾松毛虫危害所起到的效益。以供生产实践中参考。
1983(1).
摘要:我所1978年从杉梢小卷叶蛾幼虫虫尸上分离出一种属苏云金杆菌类的E_(19)号菌株。前几年,采用了浅层液体培养和浅层固体培养,生产的菌粉含菌数低,易污染杂菌,生产不稳定,为此我们参照部分关于半固体培养的资料,结合自己的生产实际,进行了生产,暂名:“半固体生产”。此方法生产的菌粉菌数含量高,生产易控制。为了检验菌粉的生产质量
1983(1).
摘要:一、我厂栲胶生产现况及质量上存在的问题。我厂自1972年10月投产以来,共计生产栲胶12000吨,一级品率平均达90%以上。近年来,我厂生产的栲胶主要是供制革厂作鞣皮剂。随着制革工艺的发展,将别是较大的制革厂多采用“干浴转鼓速鞣”鞣制重革,较长的鞣期只七、八天时间,上海、武汉等地只用24
1983(1).
摘要:我厂胶合板生产近几年大量使用中林—64脲醛树脂胶胶合剂,淘汰了蛋白质胶胶合剂,中林—64脲醛树脂胶在使用过程中成本高,析出的游离气体甲醛大。由于气体甲醛有特殊刺激性,对眼睛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使人流涕、流泪和咳嗽,刺激皮肤会产生皮炎。甲醛气体污染环境,对人的身体危害较大。为了降低脲醛树脂胶的成本和游离甲醛的成份,我
1983(1).
摘要:垂枝杉是杉木的一种优良类型,这种杉木的树干通直圆满,枝条纤细,老枝下垂,树冠窄小,不荫田,能耐瘠薄。但由于资源较少,加之营养生长旺盛,结实量不多,致使大面积造林受到一定影响。为了大量生产垂枝杉的优良苗木,湖北省英山县林科所和科学实验站曾于1978年进行了垂枝杉茎尖培养的初步尝试,我们从1980年开始进行了垂枝杉茎尖培养的研究。本试验用茎尖培养方法获得植株,并对影响茎尖培养的有关因素进行了初步
1983(1).
摘要:1980年4月开始,我园对唐菖蒲花轴、叶基;菊花花蕾、嫩茎;旱金莲嫩茎;羽衣甘兰叶片;文竹嫩子房;四季海棠嫩茎;莲叶海棠叶片;香石竹嫩茎;吊钟海棠叶片和风信子叶片的离体培养获得了十种花卉全苗,并移栽成活,生长茂盛。
1983(1).
摘要:一、前言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它的功能作用,日益显著,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这是勿容置疑的。随着四化建设的发展,在人口集中、现代化工业比较庞大的大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发展较快,并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是,对于正在兴起的一些中小城镇,由于园林绿化基础比较薄弱,如何赶上形势,加快园林建设步伐,已成为当前势在必行的课题。从我省的情况看,除拥有300多万人口的武汉市
1983(1).
摘要:省林学会于1983年2月7日至8日在武昌召开了理事会。会议审议了本会1982年工作报告;传达了中国林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大会精神及省科协有关会议精神;讨论制定了1983年学会活动计划。出席会议的有付理事长方建初、常务理事吕翼、刘守绳、吕昌仁、赵天生、彭运泉、张起华。理事谭景桑、肖华方、邓锡枝、郭正春、高方彬、杜植槐、谌梦异、赵志连、刘永传、陆味者、李怀南(纪国纲代)。
1983(1).
摘要:恩施地区是我国杉木分布偏北的地带,境内地形复杂,高差悬殊,气候具有明显的垂直差异,杉木生产力也各不相同。低山(海拔500—800米)和中山(又称二高山,海拔800—1200米)杉木平均地位指数为14米,高山(海拔1200米以上)杉木平均地位指数为11.05米,经t值检验,t_计=8.16>t_(0.05)=1.96,差异显著,因此将海拔500—1200米作为杉木主要产
1983(1).
摘要:杉木是我县主要用材树种之一。它是建筑、桥梁、电杆、造船、家具等的主要用材。我县的杉木林生长较快,平均高生长每年53厘米,最快达85厘米。在我县海拔1300米以下山地有天然林分布和人工林,为了充分利用我县有利条件,发展林业生产,做到适树,成材早,收效快,为“四化”建设尽快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从去年开始,对我县主要用材树种杉木,进行了生态特性调查。企图通过调查在不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