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3).
摘要:在海拔二千四百--三千一百○五米之间的神农架顶峰地段,为巴山冷杉的自然分布区。巴山冷杉林,目前已达到稳定的顶极群落阶段,在它的形成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受到经济条件的影响,主要是在自然条件下完成的,故人称它为原生森林群落。依其生境和林木生长发育状况等因子的不同,可划分三个林型。即杜鹃--巴山冷杉林;箭竹--巴山冷杉林;黄杨木--巴山冷杉林。在巴山冷杉林分布的范围内,间有大片的箭竹丛
1984(3).
摘要:我省于1964年开始引种油橄榄,迄今有20年的历史。当前,由于许多引种点开花结实少,产量低,因此,人们对湖北引种油橄榄提出了不少异议,一些同志认为,湖北的气候不同于地中海,不适宜发展油橄榄,有的甚至对过去的引种工作持否定态度。笔者认为,有必要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体分析、探讨湖北引种油橄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984(3).
摘要:杨树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易于繁殖和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特点,深受群众欢迎,是目前广泛栽植的速生树种之一。当前,各省(区)已经把栽植杨树人工林作为解决平原、湖区、丘陵和岗地木材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省杨树造林也有了迅速的发展,引种、栽培了欧美杨Ⅰ-69/55、Ⅰ-72/58、Ⅰ-214及沙兰杨等几个无性系品种,仅据1983年春止,全省共栽植了杨树3,552万株,其中片林498,600亩,意杨速生丰产林占25万多亩,林网面积达79万亩。随着杨树造林的迅速发展,要想使杨树达到速生、优质,丰产,除了实行集约经营,采用良种壮苗和科学栽培管护外,还必须重视和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否则,就可能降低造林效果甚至导致失败。为此,就杨树害虫的综合防治谈一些粗浅认识。
1984(3).
摘要:紫茎甲是鞘翅目叶甲科茎甲属的林木蛀干害虫。1981年,在我场首次发现危害杉木纯林,以后陆续发现危害泡桐、香椿、川柏、毛竹等.据1989年调查,我场4000亩杉木人工林中,有1500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危害。为了摸清“紫茎甲”的发生规律和危害情况,从1982年6月起,我们对该虫进行了观察,现将材料整理如下:
1984(3).
摘要:一、概况远安县地处低山丘陵,是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1975年调查,森林蓄积量486. 5万立方米,平均每亩8立方米。建国以来,由于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及其多种因素的影响,森林资源消耗严重。1979年清查,全县森林蓄积量225. 7万立方米,杯分各令组平均每亩蓄积2. 55立方米。三十年来,造林保存面积约有20万亩左右,小块分散。采伐上的集中过伐,强度择伐,成热林面积比1957年下降72. 5%,蓄积下降87. 2%。多年来封、管、
1984(3).
摘要:为了摸索某一立地条件下,杉木培肥的最佳施用量与最佳的经济效益,近四年来,我们在对5100亩杉木培肥过程中,进行了一些诚验和探讨。试验材料和方法:1. 试验对象为林龄13-19年的杉木中龄林,培肥季节在每年的五月中旬至七月上旬,即杉木年生长的高峰时期。
1984(3).
摘要:日本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D.Don)为大乔木,高达40-60米,胸径2-5米,干形通直园满,在日本屋久岛有二千年以上的大树,过去大都属于天然纯林,现为日本主要的造林用材树种之一。据日本林业统计要览1972年报导,柳杉造林面积127967公顷。占全部人工造林面积的40%左右。木材浅红色到暗红色,纹理直,材质较轻软,切削容易,易于
1984(3).
摘要:在水杉推广过程中,为不断总结平原湖区栽培水杉的经验,定量了解水杉各生长要素的变化规律,潜江县林科所一九七二年以来,在全县布设了三十五个标准池,进行定点定期观测。现利用连续调查资料及解析木资料,就水杉片林生长进程作一初步分析.
1984(3).
摘要:华山松(Pinus armaodi Franek)是我国华北、西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它分布范围广,界于北纬23°30′-36°30′,东径88°50′-113°之间,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早期速生等特点。宜昌地区在海拔1400米以上的山地,有华山松小片林或单株的天然分布,并多见于山脊、陡坡上与油松或其它阔叶树组成混交林。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华山松亦是我省西部山区的主要造林树种。我场1958年以来共营造华山松人工林2. 4万亩。据调查22年生,平均树高11. 2米,胸径14. 9厘米,最粗达32. 0厘米,单株材积平均0. 086立方米,已进行两次抚育间伐利用。但由于当时盲目大量调进外地种子,地理环境各异,其群体间(?)群体
1984(3).
摘要:一、基本的情况和问题的提出华山松(Pinus armanodi Frarch)是用材兼干果树种,生长迅速,材质优良,用途广泛,种籽可食。是我县高山地区主要速生用材树种之一。广泛分布子长江南北的十余个公社和两个国营林场,现有林地面积61200亩,占全县林地总面积的4. 4%,其中人工林面积53300亩,占全县人工林面积的25. 2%,次于马尾松,杉木面积,居第三位。在火峰、马鹿池、茶店、枣子、绿葱坡、耀英、鼓楼、杨柳池等公社的高山地区,都有集中成片,并且面积在3000-6000亩以上的人工林。在神农架南坡的
1984(3).
摘要:杉木是我省主要造林树种,每年育苗造林需要大量的种子,而杉木种子大小年是明显的,为适应林业现代化的需要,研究杉木种子的低温贮藏,保证正常供种是十分重要的。1982年第四季度我省林木种子低温贮藏库建成,1983年投入生产,共贮藏杉木等十个树
1984(3).
摘要:一、引言在第96次国会上通过了关于对《松材线虫特别防治措施法》的修正决议,并于1982年3月31日公布实施。于是,1977年制定的《松材线虫特别防治措施法》被改为《松材线虫危害对策特别措施祛》。为了实现对松材线虫的综合防治,在内容上也增加了必要的条款。今后五年时间内,以这个《松材线虫危害对策特别措施法》为基础,争取将松材线虫严重危害情况尽早地控制下来,以确保所有松类森林功能的充分发挥为目标,决定逐步将松材线虫危害防治的新对策能付诸实施。
1984(3).
摘要:一前言当前,遗传工程、生物控制技术在医学、化学部门已被广泛应用。由于微生物遗传基因的改良,使制造医药品和合成化学物质,不但比传统的方法成本低,而且能够大批量生产。这种广义的遗传工程不仅应用于微生物方面,
1984(3).
摘要:16年生杂交杨(populas.sp)林砍伐后的一个生长季节里,对100个伐桩进行疏芽,保留健壮条:将另100个伐桩作为对照。3个生长季节后,每一疏芽和未疏芽伐桩在萌芽的数量或健壮条的直径上没有明显差异。未疏芽伐桩上的健壮条明显较高。杂交杨砍伐后进行疏芽是不必要的。杂交杨砍伐后,其伐桩的地上茎和地下茎可萌发大量的新萌条。这些萌条只需几年的时间就可成材(达维德森和达维斯1972) ,但要经过长期的竞争。为了检验疏芽是否能促进壮条生长,我们在宾夕法尼亚的一块近期砍伐迹地上进行了一次研究。
1984(3).
摘要:本文对油橄榄产区的气候进行了分析,只有当一定期间的平均温度>12. 2℃和<13. 3℃时,才能进行有效的花芽分化和结实。各地研究表明每年10月1日至3月31日这段耐期内的温度平均值为17. 1±4. 5℃。当活性生长停止和日温接近12. 5℃时,诱导油橄榄开花的春化作用开始。在油橄榄产区,当日平均温度为12. 5℃时,日平均最高温度为18℃,最低温度为7℃。冬末,约盛花期的8个星期之前,可初见油橄榄花蕾形成,对温度的反应表现为中性。究竟哪种温度是控制成花过程的精确温度并不十分清楚。许多人认为开花是冬季低温 T(?)7℃积温的直接结果,而且不同品种(?)结实需要不同的低积温。不过,生长在7℃和16℃恒温情况下的露地油橄榄,即使开花,也很少。可是,生长在12. 5℃恒温情况下的露地油橄榄,其产花量非常高,但多数为雄花。巴德和哈特曼(Badr and Hartmann)认为12. 5℃是一个“补偿点”,这种低温能足够引起春化作用和使伴生细胞分裂。哈特曼和惠斯勒(whisler)指出,生长在日温差为2℃-15℃的油橄榄,其花序较多。这些研究者武断地扩大了可允许的最低温度为2℃-7℃以及最高温度为12. 5-23. 5℃的范围,并称这种日温范围为“有效低温”。最近哈特曼和奥皮茨(Opitz)提出,最低温度为2-4℃,最高温度为15. 5-19℃,是加尼福利亚油橄榄生长的最适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