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1).
摘要: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我省各级林业部门在体业部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落实党的科学教育方针,全省林业科学教育事业,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较大的发展。林业科技共获得各种成果103项,其中属于营林
1986(1).
摘要:我省山区面积辽阔,在全省27913. 2万亩土地总面积中,山区为15770. 9万亩,占56. 5%;其中宜林地9675万亩,占全省宜林地12160. 63万亩的79. 56%。因此,大力发展山区造林事业,对于振兴湖北林业,繁荣山区经济,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1986(1).
摘要:湿地松原产美国东南部,三十年代引入我国,我场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引进苗木、种子,进行育苗、造林。现已营造湿地松364公顷,其中1975年引进的一年生苗木,在沙滩造林27公顷,从初期生长表现看,已超过丘陵岗地湿地松的生长速度。现在11年生林分平均胸径21. 7厘米,平均高10. 21米,最大胸径达28. 4厘米,高达12. 12米,平均每亩8. 832立方米。
1986(1).
摘要:国营大悟县李园林场地处大别山西延余脉南麓,属杉木分布北缘。总面积24339亩。从七十年代初,开展了较大面积的杉木速生丰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集约经营使3500多亩杉木林分材积生长量达到或超过了杉木北带速生丰产指标,大部分幼林长势旺盛,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1986(1).
摘要:用红壤、黄棕壤和石灰性冲积土进行了接种菌根和培育湿地松的盆栽试验。二年的试验表明,不同土壤对湿地松苗高、根径、地上和地下部分鲜重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黄棕壤上生长的苗木最好,红壤次之,石灰性冲积土最差。土壤理化分析资料表明,导致这种差异的关键因素是土壤的PH 值。红壤上苗木生长不如黄棕壤可能与土壤缺磷有关。菌根有助于幼苗对磷的吸收,但菌根的发育要求酸性环境。因此,在酸性缺磷的红壤上接种菌根对促进湿地松幼苗生长有最显著的效果。石灰性冲积土因 PH太高,湿地松幼苗生长不良,叶黄化,菌根发育差。
1986(1).
摘要:我县于1957年从武汉引进池杉,1961至1968年,又相继购进上万株苗术,先后在县直机关学校及部分农、林场试种。1969年因江堤溃口,池杉幼苗幼林经受了长时间洪水淹没的考验后,尚能正常生长,充分显示出其较强的耐水性能。从此,全县加深了对池
1986(1).
摘要:杉木(Cuninghamia lanceolate)是我国南方各省特有的用材树种。自七十年代初以来,我市利用丘陵岗地营造了杉木林48,463亩,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加上经营粗放,现有杉木的中、幼龄林,生长缓慢,高径比
1986(1).
摘要:一、前言红四氮唑全称2、 3、 5--三苯基四唑化氯(2、 3、 5--Triphenyltetraz-dlium hloride)白色粉沫,水溶液呈无色透明状。种子经红四氮唑处理后,被种胚吸收的四唑盐,参与活细胞的还原过程,从脱氢酶接受氢原子,生成稳定的、不溶于
1986(1).
摘要:轮枝萎蔫病为是最常见的真菌病害之一,在三百多种植物上都有发现,包括行道树和观赏树,粮食和纤维作物,一年生和多年生观赏植物。其中最重要的感病植物是沿城市街道栽植的许多种槭树。实际上,在过去的35年内,这种病害导致槭树的死亡,
1986(1).
摘要:为了奖励对林业科学技术进步做出重要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充分调动广大林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全省林业现代化建设的速度,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和林业部关于科学技术进步奖励的有关精神。结合本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