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1).
摘要:十年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经过各级领导和全体林业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湖北省的林业科技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又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攀登上了一级新台阶。
1990(1).
摘要: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遍及秦岭淮河以南15个省(区),面积约6000万亩,是目前栽植面积最大的经济树种。但单位面积产量低,平均亩产茶油一般只有2. 5-3公斤。为改变油茶经济效益低的状况,林业部于1983年,1984年分两次下达湖北省林科所、麻城市林业局在麻城市开展5000亩(其中:1983年3000亩,1984年2000亩)低产油茶林的改造及丰产技术推广任务。
1990(1).
摘要:我省硬质纤维板生产始于1958年。三十年来,纤维板工业迅猛发展,生产厂家由当时的一家,发展到现在的二十家(归口管理),产量由1958年的不到300m~3,增加到现在的近10万 m~3,生产设备和工艺都有较大改善。特别是近几年来,我省纤维板工业,依靠技术进步,在不断探索和学习国内先进生产技术的基础上,从生产技术能力到产品质量,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随着生产的发展,质量管理工作逐步得到加强。1987年,我省有两家企业生产的硬质纤维板获省优产品称号;1988年“银星”牌硬质纤维板又获林业部优质产品称号。1983年至1988年我省硬质纤维板主要质量指标见附表。从表中可以看出,我省生产的硬质纤维板的几个主要物理量指标是高于国家标准的。
1990(1).
摘要:我所生产了一批优质板栗嫁接苗,可供各地订购、引种。我所提供的板栗嫁接苗,保证根系完整,须根数量多,并在苗圃均已挂果。苗木价格为1. 20元至1. 00元,品种及数量见附表。
1990(1).
摘要:湖北省是我国南部亚热带向北部暖温带过渡地带,又是我国东部丘陵向西部高原过渡地带。因而植物区系显示出南北交汇、东西渗透的丰富复杂的特点。加之第四纪冰川的侵蚀,对湖北地区影响甚微,使大量古老孑遗植物得以保存,因此,湖北早已成为世界瞩目的植物种质资源天然基因库。全省种子植物172科,3858种(含变种),其中木本植物有122科,1680余种,约占全省种子植物科数的71%,种数的42%,在全球同纬度地区中,木本植物在种子植物中所占的比例,以湖北最大,这一特点,反映了湖北植物区系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古老性。
1990(1).
摘要:I-72、 I-69杨是重要的速生树种,我同各地人工栽培面积较大。然而,在研究林木生长过程中,又离不开计算叶面积, 因为叶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重要器官。叶面积的大小对林木生长发育有较显著的影响。同时,研究叶面积,能为确定合理的林分结构,最大限度地获得更多更好的森林主、副产品提供理论依据。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不可能逐叶实测叶面积。因此,为方便 I-72、 I-69杨叶面积的测算工作,我们应用回归分析对 I-72、 I-69杨叶面积的测算公式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总结如下:
1990(1).
摘要:中国林学会林业情报学会于1989年11月25日至28日,在我省武汉市召开了全国林业科技情报会议。中国林科院情报所代所长徐长波同志受中国林学会林业情报学会常委会的委托,主持了这次会议。中国林学会赵士平同志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会议交流了近几年来林业科研进展中情报和情报工作经验,讨论了现代化手段在林业情报工作的应用问题。会上,中国林科院情报所世界林业研究室主任、付研究员魏宝麟同志作
1990(1).
摘要:我这次到中国逗留了20天,在四川参观了几个华山松种植园,华山松及其天然林的生长下降很明显。中国林科院和四川省林科院对其原因进行了研究,其有关结论我认为是正确的。1) .酸雨:我们分析了降雨情况,但 pH 值无酸度。2) .喷稀硫酸试验:这种研究表明针叶无色,但针叶的基部变黄与自然色是不同的。3) .病害:通过试验之后,没有明确的病原真菌导致针叶变黄。也没得到明确的结果。4) .气候:病害主松树的范围限于海拔1200m-2000m 上,低于1170m 没有病害出现。
1990(1).
摘要:火棘属蔷薇科木本灌木。常生于河滩、河沟两旁,特别是在海拔700米以上的向阳的石灰母质土壤的山坡生长良好。到冬季大片火棘满树火红,远看似锦如霞,十分喜人,耐人寻味,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开发利用的经济价值。其果实可以制成高档酒、高档保健饮料。提炼自然色素、果胶汁
1990(1):11-15.
摘要:肥料是油茶增产的必要因素,为了发挥肥料的最佳效益,做到合理施肥,我们于1984-1987年在麻城市五脑山林场进行了油茶施用氮、磷、钾肥料试验,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一、试验场地及材料选择试验选择在五脑山林场12. 6亩25年生的油茶丰产林内进行,由于油茶品种混杂,采用成片林地试验,品种之间差异太大,为了排除因品种差异而造成的试验误差,因而采取在同一林地随机选择相类似的单株进行试验,每10株树为一个施肥组合,分别设置氮、磷、钾、氮磷钾复合肥(以下简称复合肥)及对照五个施肥组合。
1990(1):19-22.
摘要:湿地松(Piuns elliottii Eng elm)原产美国东南部,世界上亚热带和部分热带地区都广泛引种栽植。一九七五年,我区开始引进,先后在当阳、枝江、远安三县所属的丘陵区进行栽培。该三县位于长江流域,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均能满足湿地松生长的要求。其年均气温在14. 5℃-16. 5℃之间,年均降雨量在1000-1500毫米范围,全年无霜期在250-270天区间,海拔多为80-300米,土壤多为黄棕壤,PH 值介于5. 6-7. 0之间,有机质含量均在1%以上,林地生产力以五、六级为主,为湿地松的速生丰产提供了优越的立地条件。早期定植的湿地松,现有林分平均高8. 2m,平均胸径14cm,平均单株材积0. 0724m~3,平均每亩蓄积达六立方米左右。
1990(1):26-29.
摘要:洪湖市小港农场,地处四湖地区东南部,总面积为25平方公里。境内沟渠纵横,路渠交错,是典型的水网湖区。农场自1970年以来,结合农田水利建设,营造了池杉、水杉为主要树种的农田防护体系。全场路渠36条,107公里,营建了池杉、水杉林带。23049亩农田,实现了每网格300亩以下的高标准农田林网。7400亩养殖水面,建成了每网格300-600亩的林网,取得了很好的防护效益。但是随着树龄增加,经调查,15年以上的水杉、池杉林带枝下高,都普遍在2. 1m 以上,防护效能不断减弱。1985年以来,在农场配合下,结合课题研究,在一部分水杉、池杉林带下补植了棕榈,总株数量40180株,折面积365. 2亩,不断改变了林带结构,提高了防护效能,也增加了单位林地面积的经济效益。
1990(1):29-32.
摘要:我国竹材种类很多,据统计有22属200余种,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各省,竹类生长迅速轮伐期短,用途广泛。但长期以来,许多地方仍停留在简单的加工上,浪费很大。本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我国根据竹材的特点,在木胶板的生产工艺基础上作了某些改进,研制出了竹席层压板,主要用于制作包装箱,客车地板坐板,靠背等。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车厢底板,车厢侧板所需木材量日益增大,人们设想用竹材去代替木材,一九八三年应第二汽车制造厂设计要求,我厂开始研制东风 EQ-140型汽车中底板,一九八四年研制成功,经二汽试用效果良好,提高了竹材利用率。
1990(1):37-39.
摘要:在胶合板生产过程中,原木的软化,一般采用蒸煮池蒸煮。蒸煮的工艺控制如何,对原木利用率和旋切单板的质量影响很大。有关蒸煮工艺的分析,许多文章中都有介绍,此文就不作过多的论述。我厂工艺科利用空压机的余气,采用机械快阀控制胶合板车间原木蒸煮池的温度,附加一套循环测试的方法,一台带上、下限位的动圈式温控仪表可自动扫描,自动控制五个蒸煮池的温度。由于使用机械快阀代替电动蒸汽阀,性能更稳定可靠,且成本仅为电动蒸汽阀的1/4。整个控制操作非常简单,根据原木的不同种类,可以很方便地用改锥设定温度范围,能较好地解决人工控温不准而造成木材开裂和软化不好的问题。
1990(1):40-45.
摘要:五倍子是我市山区的重要资源。从五倍中提炼的单宁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极其广泛,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为满足出口需要,加快山区脱贫致富,十堰市正在大力发展五倍子生产。五倍子生产一要发展苗木,营造倍林;同时,还必须解决肚倍蚜,赤齿藓的培养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除探索青麸杨根扦繁殖技术外,还与湖北大学协作,研究了肚倍蚜的人工培养和赤齿藓的培养技术。本文仅就肚倍蚜越夏人工培养作如下介绍:
1990(1):48-49.
摘要:松茸毒蛾(Dasychira axutha Collenette)属鳞翅目毒蛾科,是大口林场马尾松林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1984年前,常与马尾松毛虫混同发生,但不成灾;1984年以来,多次大面积严重危害,1985年5000亩松林针叶被食光,最高虫口密度达709条/株,平均虫口为301条/株;1989年第一代发生15000亩,虫口密度最高达1000条/株,该虫严重影响了马尾松的生长。为了掌握该虫在大口材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便有效地控制其危害,1985年始,我们对松茸毒蛾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观察和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