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4).
摘要:林业是武昌县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屏障。林业技术进步是指科学技术对林业生产的发展所产生的作用与贡献。建国以来,我县林业生产总值不断上升。仅1981-1988年,林业生产的平均递增速度达到14. 6%。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林业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县林业的发展,有必要对林业技术进步程度进行分析和预测。为此,本文根据我县林业投入要素(劳力、物耗)和产值(包括桑、果、茶)的统计资料,建立林业产值增长与技术进步的生产涵数模型,并结合回归预测方法,对武昌县林业目前的综合技术水平,内涵潜力和发展趋势进行宏观经济分析,为制定适合我县林业发展的战略方针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提高林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990(4).
摘要:“八五”期间,襄樊市拟建一座年产5万吨的木浆造纸厂,襄樊市林勘队承担了该项目的森林资源论证任务。本文重点介绍如何分析、推导以一个复利公式去预测未来的森林蓄积量、生长量和消耗量,论证该项目是否该上的问题,本文所作探讨,如有不当,请专家指正。
1990(4).
摘要:《森林法》第十三条规定:“国营林业企业事业单位和自然保护区,应当根据林业长远规划,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实行”。这就明确规定了森林经营方案的法定地位和在林业建设上的重要作用,为科学经营森林提供了法律保证。经营森林不同于其它行业,经营周期短则十几年,长则几十年,林业生产单位不仅肩负着生产木材的任务,而且肩负着培育森林,保护生态环境的任务。因此,林业生产的基层单位在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时,必须自始至终地考虑森林资源的培育和永续利用,要有一个长远战略思想指导下的法定性森林经营方案,谁“当政”都要认真贯彻,不因领导易人而改辙,不因干扰而中断。
1990(4).
摘要:在省林业厅组织的全省杨树种资的调查中,于丹江口市安乐河林场,采集到我省以往文献中未曾记载的-杨属树种的标本,经初步鉴定可能是毛白杨与响叶杨的天然杂种,但与文献中已记载过的响毛杨(P.×pseudo-tomentosa),无论是叶缘或叶基等又有所不同,故拟为我省一杨属新种。就现在调查
1990(4).
摘要:1. 前言充分了解原野林地潜伏的火行为特征是林火计划特别是人工炼林和护林防火的基础;林区负责人应该能估计出当林火蔓延速率和火强度完全在人工控制下可能的燃烧天数以及燃烧时间 R 度;为了制订灭火计划,必须估计出危险火情天数,可能的火强度和蔓延速率。科罗里达州科林城堡的国家林火气象资料中心,集中了美国所有火险等级站大量的天气和燃料含水量的磁带资料(Furman 和 Brink,1975) 。这些站向国家火险等级中心提供资料,该中心就能给出确定火险的指标(Beeming 等,1977) 。利用这些技术和资料,可得到一种能给出加州原野林地潜伏火险的统计图解。
1990(4):1-4.
摘要:本文根据通径系数理论,以早晚期生长为例,利用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对早期选择的效果从理论上,并用模拟的数据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仅用相关系数来论断早期选择的效果是不准确的。作者认为,由于间接选择的效果一般比直接选择的效果低得多,时间越早效果越差。因此,在杉木改良中,尤其是在无性系育种中,即使不考怒木材品质等各种因素,仅就生长量来说,过早选择也是不合适的。它会严重地损害我国的木材生产和降低选择的经济效益。
1990(4):11-12,15.
摘要:虽然历史上杉木主要是通过扦插等无性繁殖技术来世代沿传,但五十年代以来杉木实生繁殖技术从理论上到实践上都被过分强调了。只是近几年来随着杉木无性繁殖的一些关键技术有所突破,杉木无性繁殖的意义才重新被人们所认识。本文拟就杉木无性繁殖和无性系育种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一述评,以期能抛砖引玉。
1990(4):13-15.
摘要:一、油茶的冠体特征油茶植株地下和地上各部分是一个统一的协调的有机体,任何一部分的生长过盛或不良都会使其它部份出现相应的变化,并力图达到整体的平衡。如果土壤水肥供给不足,冠体则产生不正常的落叶、落蕾、落花、落果来维持其上下平衡。即使土壤管理达到一个高水平,也常常因为冠部结构欠佳、光合效率低、茶果在形成中同化产物的分配利用不合理,影响茶果的产量。这时土壤的进一步改良和矿质营养数量的增加,已经不能相应的提高产量,光合效率低已成为增产的“卡口”。在此情况下,改善光合效率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是获得油茶高产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近年来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对油茶冠体进行适当的修剪,使之具备光化系统上最佳的冠部结构,以提高光合效率,最后达到同化产物的合理分配利用,提高茶果产量的目的。
1990(4):16-17.
摘要:二斑黑绒天牛[Embrik-strandia bimaculata(White)]过去在湖北未见有分布的报道。近来在湖北咸宁发现其为害黄柏(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颇严重,被害株率为96%,每株虫口高达11头,致使黄柏木质部受害严重,造成枯枝和风折,是我省黄柏重要害虫,也是发展药用植物--黄柏生产的一大障碍。现将我们对该虫的观察和防治报道如下:
1990(4):17-20.
摘要:一、概述枫杨(Pterocrga stenoptera C.Dc)是江汉平原湖区的优良乡土树种之一,具有树体高大,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等特点,被群众誉为“土杉树”,是七十年代前平原湖区人民的主要用材树种之一。七十年代以来,由于我区较重视水杉、池杉、杨树等引进树种的发展,而忽视了一些优良乡土树种(如枫杨、香椿、苦楝)的发展和利用,更谈不上对其优良基因型进行发掘和选择。特别是近几年,我区的部分县市在“改造湾子林”的过程中,将群众房前屋后的乡土树种一律砍光,统统换上“三杉一杨”和柑桔。照此下去,这些曾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工农业生产做出过积极贡献的乡土树种便有最后灭绝的危险。从生态学的角度讲:在单位面积上,植物种类愈丰富,对环境的利用程度也愈高,从而也具有更高的生物生产量和稳定性。为了遵循森林群落多树种结构的自然规律和森林多效益的特点,有必要对现有的乡土树种资源进行保护和发展,并挖掘其优良的基因型。
1990(4):21-22,F003.
摘要:栗毛虫 Lymantria viola Swinhoe 是我省板栗园中新出现的一种暴发性害虫。常常造成落花落果,减产30~50%,为害严重的栗园出现“枝无片叶,颗粒无收”的现象。生产中,多采用高浓度的常见化学药剂进行树冠喷雾,其防治效果均低于50%。作者通过3年的研究,应用“药除卵块治本,局部化防治标”的技术措施,使我省唯一受害严重的鄂东栗产区控制了暴发性为害,现予以初步报道。
1990(4):25-26.
摘要:为解决我厂以往产品品种单一,用途不广的问题,以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变化,我们现已开发、研制和生产出浮雕纤维板新产品。经车间生产证明,生产这种产品,投资少,收益快,产品质量好。兹将该产品的研制及生产工艺情况简介如下:
1990(4):31-32.
摘要:稀土高效肥(简称稀土肥)是以化学元素周期表ⅣB 中的镧系和 Sc(钪)、Y(钇)为主,配以氮、钾、硼、锌等其它元素而制成。稀土应用于农作物上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为了研究稀土肥在林业上的使用效果。我们于1989年在一年生杉木实生苗上进行了叶面喷施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1990(4):33-35,37.
摘要:一、区内概况薤山林区位于湖北省谷城县西南,属秦岭山脉的南端余脉,其主峰海拔高为1100m,全区分属薤山林场、跃进林场、石花、粟谷、紫金、南河等乡、镇、场,全区总面积50万亩。区内峰峦叠伏,雨量充沛(年雨量1400mm),地形复杂,植物资源丰富。近年来,由于过度采伐、乱砍滥伐以及不合理的毁林开荒,区内可供采伐利用的森林资源几近枯竭。当前,开展多种经营、搞好综合利用、发展立体林业,是缓解本区林业“两危”,搞活林区经济,促进山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1990(4):36-37.
摘要:杨树是石首市主要速生用材树种之一。1981年以来,在全市17个乡镇、办事处广泛栽植,造林面积近十万亩。近几年随着杨树面积的扩大,害虫的发生日趋严重。1987-1988年全市杨树,有一半以上被杨小舟蛾危害,严重的地方,受害株率达85-90%,单株虫口密度高达2317头,叶片全被吃光。严重的影响了杨树正常生长,给林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保证林业的稳步发展和林木的正常生长。笔者经过几年的观察,试验研究,在掌握杨小舟蛾生物学特性及危害规律的基础上,使用了人工物理防治,即“翻耕灭蛹防治杨小舟蛾”的方法,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1990(4):38-39,43.
摘要:在第二批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中,湖北又有16种,分属12科16属。为了宣传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这些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特将其简介如下:1. 大叶细辛 Asarum ma(?)mum Hemsl.又名马蹄细辛、大花细辛、杜衡。为马蔸铃科细辛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全草供药用。主治风寒、头痛、牙痛、喘咳、中署、酸痛、痢疾、急性胃肠炎,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外用治毒蛇咬伤。零星分部于我省利川、兴山、巴东、宜昌、长阳、五峰、南漳、英山等县。生长在海拔600-800m 的山地林下腐殖质土或岩石缝间,由于采挖过度,资源逐渐减少,如不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和加强引种栽培,此种药用植物资源就会很快地面临濒危。
1990(4):44-45.
摘要:开发可靠的数据管理和数据保密系统日益为国际国内研究机构和协作研究项目所必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分析复杂数据组和建立复杂模型的能力有了提高。我们的研究更离不开数值化,因而越来越需要更加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过去,研究人员暗暗假设数据无论如何能够“自我管理”。他们既不对数据资源作过多的预测又不进行全面分析以保证数据及时编排、分类和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