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1).
摘要:众所周知,猕猴桃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其维生素 C 的含量远远高于其它水果。因此,人们开始注意了对它的开发利用。为了把“果中之王”--猕猴桃引种到武昌县来,我们于1984年开始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几年来的实践表明:猕猴桃在武昌县适宜地方能正常生长、开花、结果。现将有关情况小结如下:
1991(1).
摘要:径切扦插系指插穗于插前在其基部横断面沿直径部位,用小刀向上纵切一刀或按十字形向上纵切两刀(纵切刀数和深度视插穗粗度和长度而定)的切割方法。于1983~1987年我们对林木、木本花卉等30余种植物材料,分别用径切和平切插穗所进行的扦插对比试验的结果是:径切较平切的插穗愈合早、生根早、发根多和生根率高。为了解释这个规律性的效果,我们对径切扦插生理机制也进行了一些研究。
1991(1).
摘要:河南省淅川县老城镇王玉停,1987年春在自己家院内种植嫁接了一棵柑桔苗,今年初次开始挂果,共结果14个。其中最大的一
1991(1).
摘要:由湖北省林科所承担的林业“七五”攻关课题——“池杉成年大树复幼及插繁技术”的研究,通过五年的潜心探索已初获成效。
1991(1).
摘要:由湖北省仙桃市林业局工程师詹仲才研制的新型画种——叶脉画,八月三十一日在该市林业工艺美术公司正工投入批量生产。
1991(1).
摘要:日本大阪瓦斯株式会社和大阪化成株式会社共同开发了一种木材防腐虫剂。其制法是,将煤焦油在180-280℃的馏分用碱洗
1991(1):1-5.
摘要:用标准地法对黄泛平原毛白杨、刺槐纯林和混交林根分泌物、土壤微生物、土壤养分及其与林木生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混交林根际土壤总菌数高于纯林,混交林和纯林根际细菌、放线菌和总菌数高于根外,F 检验达极显著和显著水平。2、混交林毛白杨、刺槐根泌氨基酸和酚量高于纯林毛白杨和刺槐,可溶性糖和有机酸量则低于纯林毛白杨和刺槐。3、不同林分根际、根外土壤养分有明显变化。土壤速效磷含量在不同林分和根际、根外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树种(?)交后所表现的生长优势己证实是由于毛白杨、刺槐根间有益的交互作用及土壤微生物模式的变化所引起。
1991(1):6-7.
摘要:五峰县壶瓶山林场营造的5000多亩杉木人工林,长势良好,林木分化激烈,急待间伐。目前除少量林分已试行间伐外,绝大多数林分均尚未开展此项工作。我们在编制该场森林经营方案过程中,对这些杉木人工林分的定量间伐问题,相应地进行了有关的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991(1):8-8,48.
摘要:杉木生长快、材质好、经济价值高,是我省栽培广、人工林面积较大的速生优良用材树种,早期营造的杉木林已达到近熟或成熟林阶段,生产单位根据生产和市场的需要,已陆续开展了小面积的采伐和更新。从1987年开始,我省先后分三批在20个园艺林场开展了有计划的经营采伐试点工作。
1991(1):9-11.
摘要:楷杷开花是感温性的,与前三天的累积温度(包括当天)有关,气温越高,开花量越多。降水能促进开花。有弱短光照要求。在武汉地区迟花品种大红袍、华宝二号因开花迟、花期长,可以避开一些冻害,着果率较高,应予合理利用。而早花品种荸荠种较早进入幼果期,易遭冻害,不宜向冬季温度较低的武汉地区大最引种。
1991(1):12-14.
摘要:本研究改传统的劈接方法为单芽切接,改由结果母枝作接穗为营养枝作接穗,改聚乙烯薄膜捆扎为地膜捆扎,改矮砧为高砧嫁接,这样可提高成活率35%以上,减少接穗80-90%,降低成本41%。纯效益可由1:1. 18元增加到1:5. 27元,是劈接方法纯效益的2. 65倍。
1991(1):18-21,33.
摘要:
1991(1):22-23.
摘要: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害虫。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的效果一般可达70-90%。我们在防治过程中,就时间和空间因子影响防治效果问题,进行了初步测定。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一、试验方法(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凤城镇阿袈坑山场,海拔200-300m,坡度15-25°,坡向东北,坡位中下,土壤系山地红壤,呈弱酸性。地表腐殖层3-5cm,林下植被以芒其骨
1991(1):24-25.
摘要:柑桔红叶螨 Panonychus Citri Mcgregor 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又名柑桔红蜘蛛,柑桔瘤皮红蜘蛛,柑桔全爪螨。该虫常和柑桔始叶螨 Eotetranychus Kankitus Ehara、柑桔锈壁虱 Phyllocoptruta Oleivora Ashmead 等混同发生危害,在我国广大桔区均有发生。近几年来,由于一些桔区使用农药不当,桔园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柑桔红叶螨已上升为头等重要的害虫。云梦县肖李柑桔园,总面积50亩,受害率达100%。为了控制其危害,1988年以来,我们在肖李柑桔园对柑桔红叶螨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并开展了综合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991(1):26-27.
摘要:近年来,随着猕猴桃的大量推广种植,栽培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改变,也相继出现了一些新的虫害。现将我们首次在湖北观察到的猕猴桃两种新的根部害虫报道如下:一、根蝽在湖北咸宁猕猴桃上发现的根蝽为土蝽科(Cydnidae)、伊土蝽属(Aethus)、印度伊土蝽(A.indicus)。此虫为土栖性,主要吸食猕猴桃幼嫩根系的汁液,造成根系坏死。
1991(1):28-33.
摘要: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浩荡的长江江水由四川奉节经秀丽壮观的翟塘峡、巫峡奔流而下,从巴东县鳊鱼溪河口流入湖北,流经巴东、秭归、宜昌、宜都、枝江、松滋、江陵、沙市、公安、石首、监利、洪湖、嘉鱼、汉阳、武昌、武汉、新洲、黄冈、鄂洲、浠水、黄石、大冶、蕲春、阳新、广济至黄梅滨江出口,共26个县、市,境内流长1061km,占长江全长约16%,最大流量为8万m~3/s,宜昌以上江狭流急,宜昌以下逐渐平缓,世界著名的葛洲坝现代化水电枢纽工程在宜昌拦江筑坝发电,从而结束了江水白流的历史,湖北省属长江流域面
1991(1):34-38.
摘要:根据罗田县“长防林”总体设计工作实践,为探索《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县级总体设计》的科学性、实用性,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数学规划法,对该县土地合理利用及防护林体系林种结构优化,作如下浅议。一、罗田县土地利用及林种结构现状分析罗田县地处大别山区,境内地形复杂,地貌多样。版土面积3216150亩中,高山占0. 4%,中山占3. 22%,低山占10. 34%,丘陵占44%,河谷平畈占42. 04%。地势北高南低,
1991(1):39-42.
摘要:建国以来,我省经济林栽培面积和产品产量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全省累计已营造各种经济林木3147. 76万亩,保存近1200万亩,相当于建国前经济林总面积的2倍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和农村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和完善,特别是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力地推动了我省经济林生产的发展。经济材产品产量也有明显的增长,其中,乌桕、生漆、油桐、板粟、五倍子等产品产量已跃居全国前五名的行列。林业部《关于调整林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经济林的通知》发布以后,在广大农村特别是丘陵山区,经济林生产已出现了好的势头。实践证明,大力发展经济林是开发山区资源,繁荣经济,全面振兴
1991(1):43-44.
摘要: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属直翅目蝗科,成虫、若虫为害毛竹、淡竹、刚竹等20余种禾本科植物。该虫一年一代,成虫聚集产卵,以卵块在土中越冬,初孵幼虫群集在嫩矮小竹及杂草上取食,至3龄时全部上大竹为害。大发生时,新竹被害一次即枯死,壮竹被害一次2-3年内不发新笋。我县桂花泉镇等地的毛竹林,1990年发生了黄脊竹蝗的猖獗危害,严重地区每平方米虫口密度达到996只。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该镇仙坪村九组进行了用敌敌畏防治的试验,获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