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4):1-5,19.
摘要:通过对全省416块马尾松人工林样地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湖北省马尾松人工林生产力的水平,以县为单位,年蓄积生长量最高为0.81M3/亩,最低0.22M3亩。/对立地因子进行主分量分析的结果表明,温度,水分和海拔高是影响马尾松人工林生产力的主导因子,用定性分析和方差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土壤母岩,土壤质地和土壤厚度对马尾松人工林生产力的影响,分析了马尾松人工林的生产潜力。
1991(4):6-10.
摘要:1986、 1987年,我们运用叶片分析技术,对盛果期的油茶进行了叶片分析,旨在确诊油茶盛果期营养盈亏、正常或失调,以便制订各种肥料配方和施肥方案,为油茶施肥合理化、标准化,实现油茶持续高产、稳定提供科学依据。
1991(4):11-16.
摘要:鄂西山区的国营林场多数位于高海拔地区,历来造林树种贫乏,巴东县国营铁厂荒林场从五十年代起在本地辛家采集巴山松种子造林5000余亩,现已成林成材,就此,本文针对巴山松生长的一些测树指标和林学特性进行了探索研究,提出了巴山松造林的最适海拔区域和经营的最佳密度,比较了在较差立地条件下巴山松与杉木,华山松的生长量,从,而为高山造林做到适地适树提供指导作用。
1991(4):17-19.
摘要:果园霜冻防御的重要一步,是决定什么时候应该采取紧急防冻措施(如灌水、点火熏烟、启动加热系统等),要做出这一重要决策,必须对冻害温度指标和品种抗寒力差异有较深入的了解。抗寒力强弱是植物地理分布、生长季节、产量、品质等的限制性因子。因此,园艺学、农业气象学学者们多年来一直十分重视对实际冻害的调查研究,并开展人工冻害模拟,找出冻害临界温度和品种抗寒力差异,揭示其内在机制和规律性,这方面研究很多。
1991(4):20-22.
摘要:应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确立了武昌县柑桔生产在整个经济林生产中处于主导地位,其关联系数为0.9070,应用灰色系统预测理论,建立了武昌县柑桔产量的GM(1,1)预测模型,预测到2000年武昌县的柑桔产量将达到17425吨。
1991(4):23-25.
摘要:该虫一年生一代,以卵推在寄生主干树皮缝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幼虫孵化,食料,温度,天敌是影响田间种群数量消长的主要因子。
1991(4):26-28.
摘要:火矩松、湿地松的无性繁殖研究,国内外均较为重视。这两个树种原产地美国开展扦插繁殖的试验已进行多年,陆续有些报道,但总的看来,仍处在试验阶段。国内情况也是如此。我们在八十年代初曾做过枝插育苗试验,但没有坚持,主要精力集中在采用针叶束育苗上,今年继去年秋插生根试验以后,进行春插和夏插,现将春插插穗生根的情况小结如下。
1991(4):29-31.
摘要:为了加快推广进程,充分利用有限的种条繁殖大量的合格苗木显得非常重要。为探索取自新品系种条上、中、下等不同部位的穗条用于扦插育苗,其成活率、苗木高径年生长量之间的差异,我们于1990年4月至12月作了扦插育苗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
1991(4):32-33.
摘要:一、试验的目的和方法武昌县虽然雨量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匀。初夏易出现干热天气,夏秋往往有高温干旱发生,这样的气候特点对柑桔座果及丰产带来了很大威胁。为了使柑桔丰产稳产,我们于1990年在县园艺场91亩试验柑桔园进行枯园夏季地面覆盖试验。覆盖在5月中旬进行,松土后全园覆盖,覆盖物为稻草,亩用量500kg,厚度约为8cm,对照区不覆盖。观察覆盖及对照的地面以及5cm、10cm、15cm、20cm 深土层的温度变化。测量单果重及产量的差异情况。
1991(4):34-36.
摘要:一、神农架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及分布特点神农架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使南北植物荟萃于此,森林资源丰富,特别为药用植物的孕育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其品种众多,门类齐全,蕴藏量极大,是举世闻名的“天然大药园”。据集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组织的神农架植物资源考察队、中美联合植物考察队等多资考察所得资料成书的《神农架中药资源名录》统计,分布在神农架境内野生药用植物有1800种,分属192科,800属。其中被子植物有1632种,分属于139科,706属;
1991(4):36-37.
摘要:为了加快杨树新品系的推广,扩大新品系苗木繁殖,今年又在去年的基础上,建立了50亩采穗圃,现将建采穗圃有关技术介绍如下。一、良种选择现有杨树新品系较多,又各有其特点,我们建圃选用的新品系有:(一)经林业部主持鉴定的杨树新品系。中嘉2号、中潜3号、中汉17号、中驻6号、中驻8号等。
1991(4):38-44,25.
摘要:本文用代表样地法对鄂西利川毛坝残存的珍稀子遗植物--秃杉群落的分布及生境条件,区系组成,区系地理成分,外貌和结构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之秃杉是一种类丰富,古老成分较多,并以秃杉为优势的具有残遗性质的混交林,群落具有以小叶常绿高位芽植物为主的特点,是镶嵌分布在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中的中亚热带常绿针叶和针阔叶混交林,是次生的和不稳定的中间过渡类型。
1991(4):45-47,31.
摘要:全球环境气候已经恶变,灾害、公害逐年增加,范围越来越大。我国60年三遇的洪涝(1931、 1954、 1991) 和经常性旱灾;非洲连年大旱;孟加拉国热带气旋;美国、加拿大1988年的大旱;数不清的公害伤亡等等证明:不论工业文明、水利设施、社会制度的先进程度如何,都不可能指望依靠现代的理化科技体系,解除当今世界的整体性灾害、公害问题;一千年内也不可能依靠微观生物科技的进步,解除灾害、公害问题。当代人的种种错误设想、错误决策,根源在于缺乏天、地、水、生、人整体进化,整体生态方面的研究和普及教育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