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2).
摘要:立地指数是评价林地质量的数量化指标。本文选用的综合数学模型编表,既能模拟不同立地条件下林木生长过程,又能通过筛选不同的参数与立地指数的相关方程来模拟不同树种的高生长规律。误差检验结果表明:综合模型编表的精度比相对百分数法编表的精度提高3—6倍。该模型较好地解决了模拟并非遵循同一规律的生长曲线这一难题,同时便于电算,因此具有广阔地应用前景。
1992(2).
摘要:国外松(湿地松、火炬松)自40年代引入我省以来,至今已发展到100多万亩,70年代末逐渐发生枯梢病危害,并日趋严重,到80年代有的地方开始成片枯死,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30—40万亩发病,2000余亩已枯死,极大影响群众发展国外松的积极性,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为解决这一问题,1988年省科委向我所下达了“国外松枯梢病流行规律与防治对策的研究”课题。
1992(2).
摘要:刨切薄木是利用刨切法制成的花纹美丽、色泽悦目的一种片状装饰材料。按厚度分:在0.1mm以下称为微薄木,厚度在0.2~0.5mm的称为薄型薄木,厚度在0.6~1.5mm的称为厚型薄木。兴山县人造板厂从日本引进刨切薄木生产线,可生产薄型薄木和厚型薄木60万m~2,它已广泛应用于刨花板、细木工板、家具、缝纫机台板、木质地板等饰面上,它远销北京、上海、河北、广西、陕西和省内各地,深受人们欢迎,是饰面工业应用的主要方面。
1992(2).
摘要:“中国林业报”去年7·1社论指出:“要走有中国特色的林业建设道路,必须重视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实行科技兴林,科技兴林是林业工作中一项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战略任务”。科技兴林就是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林业、振兴林业,充分发挥林业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逐步实现林业现代化。为了完成湖北省科技兴林的战略任务,省林业厅1990年8月专门召开了全省林业科技工作会议,讨论了“湖北省科技兴林纲要”,研讨了
1992(2):6-13.
摘要: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树种的主导因子进行综合评判,作出树种优化决策,然后建立灰色线性规划模型,提出了公安县优化树种结构。
1992(2):14-20.
摘要:从1983年起,分别在湖北省林科所、新洲县林科所等单位营建池杉采穗圃16亩,并就本所池杉采穗圃进行以促萌育萌为中心的营建管理技术的研究。研究表明,在采穗圃培育适插的促萌嫩枝,是解决池杉难插问题的重要技术途径,同时,产量高,繁殖系数大,能满足池杉快速无性繁殖的需要。该研究根据池杉的生物学特性,特别是萌芽及其生长特性,在坚持常规性田间管理基础上,着重于原株营养积累及调节供给,充分发挥修剪的促萌、育萌及解除抑制的作用,实行以“春夏季连续多次促萌、秋季扩冠透光、冬季回缩强剪”为主要内容的一套管理技术,保持了原株幼年性,达到了萌芽嫩枝优质丰产的目的。
1992(2):21-22.
摘要:油橄榄象鼻虫属鞘翅目(Coleoptera Curculionidae)象甲科、象鼻虫属,是油橄榄主要蛀干害虫。我县自七十年代引种栽植油橄榄以来,生长开花结果良好,面积逐步扩大,但油橄榄象鼻虫在我县油橄榄栽植区也大面积发生。为了控制其危害,1987年以来,我们在安阳镇油橄榄栽植区对油橄榄象鼻虫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并开展综合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992(2):23-29.
摘要:油橄榄(olea europaea L)是一种亚热带常绿果树,也是欧洲地中海沿岸国家营养丰富的经济树种,果油兼用。引种到我国已有三十年的历史,在湖北省引种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现已发展到1.5万亩,约100万株。湖北省油橄榄栽培区划,根据生态条件的分析及湖北省油橄榄引种的实践,以湖北省油橄榄生态区划为主要依据,结合栽培区的适宜程度来划分,冬季低温和雨量是两个主导因子,海拔6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坡地,土壤条件作为划分等级的参考,同时,考虑各地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保证作用,划分为:1.最适宜栽培区;2.适宜栽培区;3.次适宜栽培区;4.试栽区或不适宜栽培区。并提出了各栽培区栽培技术措施。
1992(2):30-32.
摘要:崇阳县现有楠竹面积20.1万亩,立竹2659万根,是重点竹材生产县之一。1983年,林业部下达项目,在我县金沙、白霓、鹿门、国营桂花和古市林场等地建设楠竹丰产林基地3万亩,共计投资115.127万元。通过六年建设基本完成任务,取得了很大效益,现综合分析如下。
1992(2):33-35.
摘要:本研究涉及促进植物生根的化学成份及其制备方法。已有的促进值物生根的激素如吲哚丁酸、吲哚乙酸、萘乙酸和中国林科院研制的ABT生根粉等,对不少植物有促进生根的效果,但随着植物种类及至品系的不同,采用这些激素处理效果有很大差异。如选用不当反而引起药害,或效果不佳。例如,有文献报道用上述药剂处理松树、板粟插条等难生根树种效果差;水腊树用吲哚丁酸处理没有效果;大叶蔷薇用吲哚丁酸处理效果好,用萘乙酸处理就没有效果。问题是植物体经激素处理以后到生根这段时期里,不仅需要激素诱导生根,而且要消耗本身的养分和相应的激素调节机制。本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已有生根激素存在的问题,研制一种新型的生根素。
1992(2):35-36.
摘要: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麻栎(Q.acutissima)、小叶栎(Q.chenil)、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石栎(Lithocarpus glaber),经济价值高、用途广、木材坚硬致密,是著名的硬质用材树种;根系发达,深根性,萌芽力强,耐干旱瘠薄,是良好的水土保持树种;其枝、干可以作为培育香菇、木耳的段木;叶可饲养柞蚕;栓皮可制作软木;栎类萌生能力强,木材热值高,又是优良的再生能源树种。在我省的造林绿化中需要大量的种苗。
1992(2):37-38.
摘要:柑桔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 Forst.是危害柑桔的一种主要害虫,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被害树干基部或主根内越冬。防治该虫可采用捕杀成虫、消灭虫卵和初孵幼虫、用棉球或废纸浸40%乐果乳油10倍药液或90%敌畏乳油10倍药液塞入虫孔毒杀幼虫及虫孔注射1:10的敌敌畏药液杀死幼虫等办法。
1992(2):44-46.
摘要:硬材锯木厂的经营者们一直在寻求某种能使锯木增加价值的方法,并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尝试:①如何提高锯木出材率。②增加高级锯材的比率。业已证明这两项改良措施能提高工厂利润,能促进硬材的充分利用,也能造益于社会。30年来,原木价格已由生产总成本的20%递增到80%。因此,增加锯材的价值产量在锯木厂就更显示了其重要性。
1992(2):47-48,F003.
摘要:许多科学家调查了松萎病发生和流行的规律。现已普遍认为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et Buhrer)NickIe是该病的病原体。1971年Kiyohara和Tokushige用流行病学证实了松材线虫的致病力,并提出了引起松萎蔫病的一些其它因素,包括真菌和空气污染。目前,空气污染,特别是酸雨,是欧洲和北美一些国家引起森林衰退(Evans,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