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2):1-5.
摘要:本文通过对枝江县林科所湿地松纸浆原料林幼林生长情况的调查、分析,从苗木质量、定植栽培技术、科学管理等方面初步总结了湿地松纸浆林定向培育技术,以期为大面积营建湿地松纸浆原料林基地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1995(2):6-12.
摘要:对节白蜡为大洪山南麓京山与种祥接壤地带特有的建群植物种,其分布区十分狭窄,通过对其分布规律,生境及群落的调查与研究,基本上摸清了其水平与垂直以及行政区划分布范围,适生的生态环境以及与其伴生植物所形成的各种相应的各种相应的特殊植物群落,填补了对节白蜡在这方面研究的空白。
1995(2):17-19.
摘要:本文对江滩(包括洲滩)杨树造林技术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芦林混交,可以实现以林代芦的目的,造林密度越大,以林代芦的演替进程愈快;2.芦地造林改造了钉螺的孽生环境,活螺密度较造林前下降21.3-91.1%,是控制钉螺的有效措施;3.采用林芦混交模式,林地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比纯芦苇地高22.3-52.7%。
1995(2):20-22.
摘要:涨渡湖滩地以林为主,逐步建成林农牧渔相结合的立体开发模式,经济效益显著,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并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产品,是滩地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
1995(2):23-24,32.
摘要:本文介绍了修正指数分布式的简单推导过程和应用过程,阐明了利用修正指数分布式描述异龄林直径分布是可行的。
1995(2):27-29.
摘要:1994年我们用果尔在杉木,火炬松育苗时,分别作播种时土壤处理,苗期土壤处理和叶面处理除草试验,两个月之后平均除草效果是93.1%,用果尔除草每公顷可降低成本12810元。
1995(2):35-36.
摘要:在害虫生防技术中,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蛀干害虫-天牛,尚属一种新技术。1991年笔者等在湖北省孝感市安陆等处,应用中国农科院生防所培养的昆虫病原线虫,防治杨树桑天牛等试验,试验结果证明,线虫对意杨桑天牛防治效果是理想的,线虫用量与杀虫率成正相关性,每头天牛幼虫用线虫6000条,杀虫率可高达82.1%。
1995(2):37-39,44.
摘要:通过一年的观察,初步认为樟叶蜂在湖北一年发生三代,3月中、下旬至5月中、下旬为取食为害期。幼虫从叶缘或近叶脉开始取食;每隔15-16min排便一次,排便时尾部上翘,老熟幼虫具浓列的松香味,并有假死性,通过多种防治试验,制定出樟叶蜂的综合防治措施;冬季翻耕.减少越冬虫源;药剂防治重点应放在第一代幼龄幼虫,首选药剂是500倍的青虫菌液剂,能有效地控制樟叶蜂的为害。
1995(2):47-48,F003.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