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年第C0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湖北省马尾松天然林同工酶遗传异的研究

      2000(C00):46-52.

      摘要 (101) HTML (0)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地,对天冬氨酸转氨酶(GOT)、丙氨酸氨酞酶(AAP)、亮氨酸氨酞酶(LAP)、6-磷酸葡萄糖酶(60GD)、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莽草酸脱氢酶(SHDH)等6种同工酶系统的12个基因位点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共发现36个复等位基因。结果还表明,马尾松天然群体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变异性,其多态位点百分率(PL)的56%,平均杂合率(He)为0.285,等位基因平均数(Na)为2.29;有效等位基因平均数(Ne)为1.42;马尾松天然群体间的变异量只占总变异量的8.8%左右,而约91%以上的变异只存在于单个的小群体内的单株间,湖北省马尾松天然群体存在较为严重的近亲交配现象,近交系数(Fis)平均为0.202。

    • 利用RCR—RAPD法和同功酶分析法日本柳杉无性系的识别方法研究

      2000(C00):78-82.

      摘要 (10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日本福岛县林业试验场日本柳杉种子园的24个无性系为材料,利用PCR-RAPD法和同功酶分析法对日本柳杉无性系的识别方法进行,结果显示:同功酶法和由7个标记构成的RAPD分析法不能完全识别24个无性系,用17个和27个标记构成的RAPD分析法识别这24个无性系是可能的;同功酶标记是一种基因型标记,具有稳定性高的特点,适合于分析遗传的构造的相似程度,特别适合于群体遗传分析,但是,由于能获得清晰谱带的同工酶种类有限,在用于个体识别上比较困难;RAPD标记是一种显性标记,稳定性较差,但只要反应体系和条件稳定,利用RAPD标记正确进行无性系识别是完全可能的。

    • 辽杨和美洲黑杨杂交品系和叶变异分析

      2000(C00):99-103.

      摘要 (1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在基于对杨树杂交品种的遗传模式充分掌握的基础上,对辽杨和美洲黑杨杂交亲本以及杂交无性系之间的叶形变异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同时对如何用叶形等外部特征进行辽杨和美洲黑杨杂交品系的识别进行了探讨。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