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年第Z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湖北省马尾松优树特性表制作方法初探

      2000(Z1).

      摘要 (14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90年,湖北省林业厅组织人员在全省进行了马尾松选优工作,并于1992~1993年分别在宜昌和太子山营建了实生种子园和子代测定林。我们这次利用1999年太子山子代测定林的树高、胸径和存活率数据进行了推定值计算,指数评价,作出了优树特性表。

    • 杉木采样时间及DNA提取方法的研究

      2000(Z1).

      摘要 (12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材料中提取DNA时,必须因材而异,杉木材料中含有较多的酚类等粘性物质。对杉木的采样时期及其 DNA提取方法进行的研究表明:5月份采取杉木新芽 3 g,用 CTAB洗净法可以获得浓度和纯度最高的DNA。

    • 运用RAPD法识别杨树品种技术的研究

      2000(Z1).

      摘要 (16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正确提取DNA后,探讨了在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基础上,得出了DNA最佳增殖反应液的组成(10Xbuffer1.50、dntps 0.30、MgCl2 0.60、灭菌水 10.57、Primer1.00、Tag0.03、DNA1.00),其次用 60个引物对杨柳科属和杨属的 13个品种进行了人工分析,发现多态标记 32个,用其中的任意 13个标记就能区别 13品种。

    • 运用RAPD技术进行杉木无性系识别研究

      2000(Z1).

      摘要 (13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湖北省的40个杉木优树为研究材料,初步开展了运用PCR—RAPD技术对杉木优树进行识别的研究。研究表明,运用 8个引物的 17个分子标记可以对其中的38个无性系进行识别,只有2个无性系相互不能识别。说明湖北省杉木遗传资源变异幅度较大,可以运用 DNA技术对优树进行品系管理。

    • 马尾松早期促进开花结实方法的研究

      2000(Z1).

      摘要 (12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97年在京山县太子山林场5年生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内,用三种生长调节剂C.C.C.GA,BAP分施用量、处理时期、处理次数三个因素进行叶面喷洒实验。结果表明BAP有促进开花的作用。1998年在中心苗圃3年生嫁接苗实验区,利用1997年对促进开花结实有效果的BAP进一步分时期、处理次数二因素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BAP对马尾松苗期开花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两年的实验结果表明,BAP能促进马尾松早期开花,这对缩短马尾松育种周期,加速新品种的开发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 杉木促进开花结实方法的探讨

      2000(Z1).

      摘要 (22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试验通过对 1、2、3年生杉木苗施用赤霉素 100 ppm、细胞分裂素、北林激素 10倍水稀释、北林激素20倍水稀释等不同药品的处理,以及与对照的比较,发现以上药品对1年生杉木处理无效果,没有开花现象;对2、3年生杉木苗,北林激素20倍水稀释后对提前雄花开花结实时间效果很明显。

    • 杉木采穗母树修剪方法的探讨

      2000(Z1).

      摘要 (19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不同年龄的杉木使用截干、斜埋、剪枝等几种不同修剪方法的试验,比较各种不同方法产生穗条的数量及生根情况,确定一种可行的采穗母树剪定方法,为杉木采穗圃的营建与管理提供技术保证。结果表明在使用幼龄苗营建杉木采穗圃时,采用斜埋法产生穗条的数量最多且生根情况最好;如果要从年龄稍大一点的树中获取大量穗条或是建立长期的采穗圃,采用截干法,效果较好。

    • 引种日本落叶松原生种源及优树半同胞家系苗期试验初报

      2000(Z1).

      摘要 (18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引种日本落叶松原生种源及优树半同胞家系苗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原生种源问高生长具有明显差异,确定松本、伊那、日光为优良种源;家系间的高生长也具有明显差异,确定县诹访1号等20个家系为优良家系;原生种源的遗传变异幅度极大,具有相当的遗传改良潜力和遗传资源保存价值。

    • 日本辽杨、美洲黑杨及其杂交无性系的引进与苗期生长评价

      2000(Z1).

      摘要 (12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开展日本辽杨(P.maximovwiczii)、美洲黑杨(P.deltoides)及其杂交品系的引种苗期试验,对不同海拔高度地域的不同无性系系列的扦插苗木存活率及高生长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系列间存在显著差异,并通过模糊聚类等分析方法,初步选择出不同海拔高度地区,苗期生长较好的引进杨树无性系。

    • 湖北省马尾松天然林同工酶遗传变异的研究

      2000(Z1).

      摘要 (18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法,对天冬氨酸转氨酶(GOT)、丙氨酸氨酸酶(AAP)、亮氨酸氨酸酶(LAP)、6-磷酸葡萄糖酶(60GD)、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莽草酸脱氢酶(SHDH)等 6种同工酶系统的 12个基因位点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共发现 36个复等位基因。结果还表明,马尾松天然群体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变异性,其多态位点百分率(PL)为56%,平均杂合率(He)为0.285,等位基因平均数(Na)为2.29;有效等位基因平均数(Ne)为1.42;马尾松天然群体间的变异量只占总变异量的8.8%左右,而约91%以上的变异只存在于单个的小群体内的单株间;湖北省马尾松天然群体内存在较为严重的近亲交配现象,近交系数(Fis)平均为 0.202。

    • 孝昌马尾松天然林同工酶遗传构造的分析研究

      2000(Z1).

      摘要 (16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湖北省孝昌县小悟乡的马尾松(Phus massoniana)天然林的针叶进行的同工 酶实验,6种酶系统的11个基因位点得到了确认。以各基因位点上的等位基因的频率为基础, 对该林分内部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林分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性,其多态位点 百分率(PI)为90.9%、等位基因平均数(Na)为3.18、有效等位基因(Ne)为1.91、平均期待杂 合率(He)为0.42、近交系数(Fis)为0.33,且存在不同基因位点间高频率的连锁不平衡。同时 将马尾松个体间的距离分成不同的等级,考察各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Moran’sI和SND 曲线的变化规律),进一步对该林分内的遗传构造和林分的成立过程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发现 其邻域的大小为10~12m。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该类的天然林的遗传资源保存的对策。

    • 关于林木育种数据库构建要点的探讨

      2000(Z1).

      摘要 (14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1.林木育种数据库的功能就在于为育种研究工作提供准确、详实、全面、及时的数据及情报。2.在全省范围内建立育种数据库将成为实现数据的统一性、共享性及安全性的有效工具,并对科研调查等所得到的数据起到良好规范的管理及利用。

    • 16年生杉木子代测定林生长差异分析及二代优树选择方法研究

      2000(Z1).

      摘要 (12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子代林进行遗传测定对于任何成功的林木改良计划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研究通过对阳新县七峰山木场16年生杉木子代林进行生长调查和数据分析,了解被测定家系之间的生长差异。同时从中选择出第二世代杉木优树。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杉木子代林的各家系之间的生长差异显著,而重复间差异不显著。作为调查指标的树高和胸高直径的相关系数达到0.996。另外采用SPSS分析软件,对各家系进行评价,根据评价值的大小从参与测定的家系中选择出了优良无性系。并且还在利用联合性状选择指数进行第二世代杉木优树的选择研究方面作了初步的探讨。

    • 马尾松优树播种苗期试验初报

      2000(Z1).

      摘要 (16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马尾松是湖北省的重要树种之一,现有的大部分优树均在南方各省经测定后引进。为了扩大马尾松的育种群体,丰富我省马尾松优树资源,提高育种水平和林业生产力,1996年10~11月,湖北省林木育种中心组织工作人员在鄂西北的恩施市、来凤县、咸丰县、鹤峰县、宣恩县及鄂西南的宜昌县、枝城县、远安县进行了马尾松选优,并在太子山种子园试验地进行了播种试验。对1年生苗高的方差分析表明:各家系间的苗高生长差异显著,重复间差异不显著。其中以鄂西南的优树家系高生长表现最好。

    • 分子标记技术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2000(Z1).

      摘要 (24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子标记是一种新型的遗传标记,它为包括林木在内的植物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在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益等方面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着重介绍分子标记技术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1)指纹图谱绘制和基因型鉴定;(2)种质资源和育种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3)遗传连锁图谱构建;(4)数量性状定位;(5)分子标记辅助选择;(6)目的基因定位与分离。

    • 利用RCR-RAPD法和同功酶分析法日本柳杉无性系的识别方法研究

      2000(Z1).

      摘要 (18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日本福岛县林业试验场日本柳杉种子园的 24个无性系为材料,利用 PCR—RAPD法和同功酶分析法对日本柳杉无性系的识别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同功酶法和由7个标记构成的RAPD分析法不能完全识别24个无性系,用17个和27个标记构成的RAPD分析法识别这24个无性系是可能的;同功酶标记是一种基因型标记,具有稳定性高的特点,适合于分析遗传构造的相似程度,特别适合于群体遗传分析,但是,由于能获得清晰话带的同功酶种类有限,在用于个体识别上比较困难;RAPD标记是一种显性标记,稳定性较差,但只要反应体系和条件稳定,利用RAPD标记正确进行无性系识别是完全可能的。

    • 马尾松优良种源的材质差异性比较

      2000(Z1).

      摘要 (14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对太子山林科所地理种源试验林生长量调查的基础上,选择生长优良的31个种 源,通过钻取锥芯条取样,测定各样品的容积密度、管胞长度、然后对各项指标进行方差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间材性表现差异性显著,其中安徽潜山、湖北远安、广东乳源、福建古田、 广东信宜等几个种源材性表现较好,容积密度、管胞长度等指标都较好。

    • 杨树非成熟材与成熟材年轮界限的探讨

      2000(Z1).

      摘要 (5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杨树各个年轮的容积密度、纤维长度的测定,将测定结果绘出每株树的年轮─—容积密度、年轮─—纤维长度的变化曲线图,从曲线图中可以看出材性表现不稳定的非成熟材(幼龄材)与材性表现相对稳定的成熟材。各选出5个不相同的无性系进行测定,其结果表明:容积密度及纤维长度自髓心向外都随着年轮的增加而逐渐变大,到第7、8年轮左右达到最大值后,基本保持稳定。

    • 猕猴桃试管苗愈伤组织诱导及叶片和茎段的再生

      2000(Z1).

      摘要 (2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猕猴桃的组织培养中,为提高繁殖系数,以茎段作外植体,在添加 10uMBAP的改 良GD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诱导率最高为 100%,用 MS+BAP10 UM+IBA 5 uM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一次可提高愈伤组织的量的10%左右。在添加15 UMBAP的改良GD培养基上进行分化培养,愈伤组织分化率可达 100%,平均 10 mg大小的愈伤组织可产生 4个小 苗,以猕猴的叶片,茎段作外植体,在添加10uMBAP+IBA 5uM的 MS培养基上进行不定 芽的分化诱导,平均1cm长的茎段可诱导 5~6个不定芽,1. 5 cm×1. 5 cm的叶片可诱导 10~15个不定芽。然后把愈伤组织产生的小苗和叶片,茎段诱导产生的不定芽接种在芽分化及 生根培养基上[1]即可成苗。

    • 杜仲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

      2000(Z1).

      摘要 (19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提高杜仲的繁殖系数,以杜仲种子无菌发芽后的胚轴为外植体进行了不定芽的诱导。在添加NAN0.8mg/L、NAA0.1mg/L的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生长较快,愈伤组织诱导率为100%。20d后出现了芽的分化,其分化率为25.6%。在探讨谷氨酸氨对芽分化的影响中,添加谷氨酰氨的培养基中能促进不定芽的分化。在根的诱导中,以 MS(1/2N)为基本培养基,在添加 IBA1. 5 mg/L时,根系生长粗壮且生根率达 95%。

    • 辽杨和美洲黑杨杂交品系的叶形变异分析

      2000(Z1).

      摘要 (13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在基于对杨树杂交品种的遗传模式充分掌握的基础上,对辽杨和美洲黑杨杂交亲本以及杂交无性系之间的叶形变异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同时对如何利用叶形等外部特征进行辽杨和美洲黑杨杂交品系的识别进行了探讨。

    • 日本微型种子园种子生产实例介绍

      2000(Z1).

      摘要 (1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1前言 日本已经就种子园优良种子如何实现速生和稳产高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现在通过对来种母树进行截于整枝树形诱导以及通过施用赤霉素(GA3)促进开花结实等技术已趋成熟,达到了实用化。此外,还开展了运用子代测定林分析调查结果,对种子团进行了改良,正在营建1.5代种子园。但在种子性状表现、无性系配备方式对子代的贡献率及减少天然自交率等方面尚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而且,由于种子园的相对固定和砧木的树体大型化等原因,林业界正就育种改良期的长期性和确保大面积育种等经营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 与日本相比,中国虽也正…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