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
摘要:近年来,黄梅县紧紧围绕实施六大工程,促进五大转变,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励精图治,加快发展,已逐步建立起以杨树业、板栗业、水果种植业、竹木加工业、森林旅游业等五大支柱产业为龙头的林业产业体系,尤其是杨树产业获得迅猛发展,由2001年的 1333.3hm2,发展到2005年的1.3万hm2。自2001年以来的5年间,全县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7万hm2,四旁植
2006(2):1-7.
摘要:二蹬岩林麝、猕猴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恩施市,是1个以保护林麝、猕猴为主的省级专类保护区.保护区共有维管植物121科309属504种.其中:包含国家级保护植物6种.保护区植物区系成分复杂,维管植物属的分布类型有14个.其中:温带属144种、热带属115种.植物区系具温带特性,具有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多心皮、古老孑遗植物的存在表明,该植物区系起源古老.保护区的植被群落可以划分为5种类型: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灌草丛林及竹林,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给林麝、猕猴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006(2):8-11.
摘要:四倍体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是我国引种驯化历史较久的外来树种,为人工诱变植株,分速生型和饲料型.与普通刺槐相比具有更强的适生能力,对土质要求不严格,耐干旱瘠薄,在海拔2 000 m以下、降水量不低于200 mm、年平均气温不低于3℃的地区均能生长.本实验对速生型四倍体刺槐进行了组织培养及健化技术的研究,在不定芽的诱导中,以MS、1/2(N)MS、LS、1/2(N)LS为基本培养基,在各培养基中,以MS BAP0.2 mg/L NAA0.05mg/L的组合生长情况最好,但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其细胞分裂素要逐步降低.在生根培养中,以1/2MS NAA0.05 mg/L IBA0.01 mg/L生根最好.在苗木健化中,其成活率达73.4%.
2006(2):11-11.
摘要:中国石竹和美国石竹均属石竹科。前者原产我国,后者原产欧洲,在美国栽培最多,两者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006(2):14-16.
摘要:林分郁闭度大小是改变林下生态环境的主导因素,通过对林下草本植物分布变化以及林下温度、湿度、光照及地下水位等因子的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滩地林分郁闭度大小与钉螺密度呈负相关关系.
2006(2):16-16.
摘要:雪松疫霉腐烂病症状是针叶枯黄,极易脱落,同时伴有大量绿针脱落,根末端呈鸡爪状,根部树皮易剥离.树干形成层变褐色.经专家多年研究,发现发病树木多是樟疫霉Phytophthora cinnamomi形成根部病害.这种病害,据国外报道可危害100多种针阔叶树种.
2006(2):17-20.
摘要:秃杉引种栽培试验表明,秃杉在鄂西北地区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病虫害少等特点,在同一立地条件下秃杉平均高生长量比杉木高36.2%,平均胸径比杉木高71.0%,为优良珍贵的速生用材树种和园林观赏树种.秃杉种源试验结果表明:种内存在遗传变异,生长量与经度、纬度呈负相关,低纬度的云南林科院种源,材积生长高于种源平均材积生长量32.1%.
2006(2):21-23.
摘要:对檫木幼林进行复合肥施肥试验,4 a定期观测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施肥对苗木生长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幼林地径、树高和冠幅的生长量;施肥具有明显的后滞现象;不同施肥剂量之间差异不显著.
2006(2):24-27.
摘要:日本花柏是竹山县九华山林场60年代末开始引种栽培的用材树种,现已在全县初具栽培规模.通过对引种栽培情况进行了深入地调查分析,掌握了日本花柏的生态习性,并对栽培利用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2006(2):27-27.
摘要:元月3日,湖北省保康县林业局科技人员在该县马良镇赵家山村海拔950m的阔叶林下,首次发现了川黔瑞香在该县的野生分布。经实地调查,川黔瑞香集中分布于33.3hm^2的沟壑内,虽密度较小,但呈群落分布。
2006(2):28-29.
摘要:经过对1 a生台湾大青枣的不同生长时期的开花坐果与果实性状调查研究得出:台湾大青枣的产量大部分来自7、8、9这3个月的开花坐果,且这3个月的坐果成熟后品质较好.
2006(2):30-32.
摘要:嫁接是马尾松优树资源收集和种子园营建的主要技术措施,如何提高嫁接成活率显得格外重要.通过对嫁接技术及外界影响嫁接成活率的因素探讨,得出如下结论:操作人员不同,技术熟练程度不同,嫁接成活率相差21.3%;粗壮穗条的成活率较细穗高;土壤、空气湿度对嫁接成活率有较大影响.
2006(2):33-35.
摘要:黄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甾体激素药源植物.提高栽培黄姜皂素含量是实现黄姜-甾体激素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通过对近几年初步试验研究和情况进行分析,我们认为,影响栽培黄姜皂素含量的主要因素包括黄姜品种、生长年限、黄姜生长环境、肥料与耕作制度.
2006(2):36-39.
摘要: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计划(MGP)正在全球被快速地推行,作者综述了微生物基因组研究的策略,并对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作了概述.
2006(2):39-39.
摘要:1 施春肥 春肥能促进芽、叶生长,不仅能提高桑树春叶产量和质量,而且肥效还可延续到夏秋季,促进桑树夏伐后的发芽和枝叶生长,增加全年桑叶产量.
戴均华 , 张家来 , 熊晓姣 , 章建斌 , 李玲 , 吴翠 , 王珠娜
2006(2):40-44.
摘要:笔者在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建立森林生态资源价值补偿机制所涉及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价值补偿的4种途径,即自我补偿、行业补偿、社会补偿以及国家和地方补偿等;指出了森林生态资源价值补偿的具体办法和措施,这些办法和措施带有明显的过渡性质,并呈现多样化趋势;针对湖北森林生态资源价值补偿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建立补偿机制的应对策略,"局部补偿带动全面补偿","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等是应对策略的核心;强调全社会广泛的参与和积极配合,是补偿机制能否顺利建立及有效运行的关键,只有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资源价值补偿的目的才能最终实现.
2006(2):45-48.
摘要:物种多样性是物种水平上的生物多样性,反映了群落的本质结构特征.开展天然林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对我国天然林保护有重要意义.文章概述了天然林不同林分类型及层次结构、不同生境、不同演替阶段、林窗和人为干扰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并提出了保护天然林物种多样性的建议.
2006(2):52-52.
摘要:一品红可用硬枝和嫩枝扦插繁殖,而以嫩枝扦插为多。扦插基质可用园土加20%砻糠灰、沙土等。硬枝扦插可在春季翻盆时进行,剪取健壮枝条的中下段10~12cm长作插穗,切口蘸上草木灰或干土,稍干后插入基质中,1d后浇水。嫩枝扦插可在新枝长到6~8片叶子时进行,取10~15cm长,具3~4个芽的嫩枝,将上部叶片剪去一半,下部大叶去掉投入清水中,以免白色汁液流出。
2006(2):53-55.
摘要:笔者分析了现行法律体系在实施中存在的几个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如何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和完善的办法.
2006(2):56-58.
摘要:笔者介绍了一些美国园林建设的情况,分析了美国园林最突出的特点是生态设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人为本、设计意识超前,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同时提出在国内城市园林绿化中也应注意运用生态学原理、突出自然本色、建管并举,将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环境效应相统一.
2006(2):59-63.
摘要:在深入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兴山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3 a来的现状及其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并相应提出了问题和建议,为促进兴山县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6(2):63-63.
摘要:为了协助您进行春季草坪护理,特别提醒您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调试设备.使用刀片较钝的剪草机剪草,易使草坪遭受害虫和疾病的侵袭.
2006(2):64-65.
摘要:所谓过渡地带,是根据韩烈保<中国草坪气候生态区划图>(1995年)将我国草坪分为9个气候生态区,把年均气温在-1.0~15.0℃,年均降雨量在480~1 090 mm和年均气温在6.5~18.0℃,年均降雨量在735~1 680 mm的地区分别称为北过渡带和南过渡带,该地带具有四季冷暖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雪的气候特点.
2006(2):65-65.
摘要:马来西亚种植业与农产品部部长庆发奎讲,他希望政府至少投资20亿元扩大本国的森林种植面积。目前,大约25万hm^2的森林面积分布于4个省区,该面积太少满足不了本国木制品工业的需求。
2006(2):66-68.
摘要:1 高标准建园技术要点 要达到油茶优质丰产的目的,高标准建园是根本.为确保油茶建园质量,造林时必须严格按规范操作,真正做到高标准建园,其技术要点如下.
2006(2):69-70.
摘要:洛阳市丘陵旱地是全市经济相对贫困与生态环境恶化相互交织的区域.该区土壤瘠薄,水土流失严重,天然降水集存少,地下水位低,人均水资源十分贫乏,严重制约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
2006(2):70-70.
摘要:卡特(CUTTER)多年生黑麦草是1个综合性状非常出色的草坪型多年生黑麦草,它叶色深绿,质地细腻,生长低矮,发芽迅速,成坪快,能在极短时间内形成致密、均一的优美草坪。
2006(2):71-73.
摘要:日本落叶松原产日本,是日本温带亚高山地带的特有树种.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东北开始大量引种并成功,建始县长岭岗林场于1957年引种并取得了成功,现最大单株高32 m,胸径60cm,表现出极大的适应性与速生性,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规模造林,现建始县已累计造林30万hm2,并建立了100hm2改良代种子园,每年产种子1000 kg,每年销往相同气候带区的鄂西山区及毗邻的湘、渝、川等省、市500多万株优质苗木.
2006(2):74-74.
摘要:为全面开展退耕还林提供科学依据、储备技术、积累经验。国家林业局于2000年在全国选取一批有代表性的地区建立退耕还林科技支撑试验示范点。秭归县茅坪镇的兰陵溪小流域作为三峡库区唯一代表纳入全国退耕还林科技支撵试验示范点,由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国林科院院长江泽慧亲自联系办点。总建设规模为1100hm^2,涉及兰陵溪、中坝子、松树坳3个村,1009户,3244人。建设期为2000-2005年。以三峡库区生物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示范为建设主题,将示范区划分为三带进行综合治理,中上部以天然林保护为主的生态防护林带、中半山以农林复合经营为主的生态经济林带、175m水位线至公路沿线为生态林防护型景观林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