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5).
摘要:近年来,中共来凤县委、县政府通过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帮扶.建立了以华丰药业公司为载体的产、供、销体系,实现了中成药制品与中药材的直接交换。培植了制药行业的龙头企业,增强了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关部门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了药业产业保障体系,形成良好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保障机制。新组建的药业协会组织药业企业参加各地的药产品交流会、洽谈会,为药产品走出山门奠定了基础。来凤县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全新的思路、科学的模式和创新的举措,奋力培育壮大药业,使来凤药业产业发展步入前所未…
刘湘林 , 张大明 , 谢克刚 , 郑家奎 , 王少蓉 , 廖校丽
2006(5):7-10.
摘要:采用嫁接前1~5 d为1个时间段、嫁接后30 d分为10个时间段(共11个时间段)与每时间段内日均温、最高温、最低温、积温、降雨量、相对湿度6个气象因子组合成66个自变量因子,以核桃方块形芽接成活率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知:嫁接前1~5 d时间段内平均气温、积温对嫁接成活率影响显著.以11个时间段的6个气象因子单独进行逐步回归得出:相对湿度对嫁接成活率无显著影响;嫁接前1~5 d和嫁接后1~3 d的气候条件对核桃芽接成活率最为重要,其次为嫁接后4~6 d,再次为嫁接后7~9 d,嫁接后10~12 d对成活率有一定的影响,嫁接12 d以后气象因子对成活率无显著影响.
2006(5):11-14.
摘要:以患花叶病菊花0.5~0.8 mm幼嫩茎尖为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在MS BA2.0mg/L NAA0.1 mg/L培养基上效果最好,诱导率达96.0%;愈伤组织分化出芽以MS BA3.0 mg/L NAA0.1 mg/L效果最佳,分化率达60.0%,每块愈伤组织平均分化出4个芽;幼苗在1/2MS NAA0.1 mg/L培养基中生根率达92.0%,株平均生根5.1条.组培苗经症状观察和汁液传染实验试验检测,以后种方法结果为依据,获得菊花脱毒苗19株,脱毒率为63.3%.
2006(5):15-18.
摘要:通过设立有关的主要经济性状(植株高矮和花朵直径大小)指标和案头菊质量评分标准,采用生长调节剂(B9)和肥料(尿素 磷酸二氢钾混合物)作为处理因子,对案头菊组培苗综合评分的影响进行探讨,并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武汉地区案头菊生产的技术措施.
2006(5):19-22.
摘要:香根草Vetiver zizanioides发达的网状根系,以及净化水体、抗污染的生物学特性使其成为水土保持、改善环境的先锋植物.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于2003年开始对该草种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笔者从香根草的生物学特性及抗逆性方面阐述了香根草的推广利用价值.
2006(5):22-22.
摘要:注入法常用于防治果树害虫.选用内吸性杀虫剂,用针筒或滴管将药液注入树皮的韧皮部,通过传导,将药液分布于树体,以控制一些刺吸式口器的害虫.这种方法防效高,施用简便,药效持久,不受地形、树体高度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对天敌影响小,不受水源影响.具体措施如下:
2006(5):23-27.
摘要:我们在开展对珍稀树种的引种、栽培和推广应用时,就红豆树、软荚红豆、降香黄檀、格木、翅荚木等5种豆科珍稀树种培育出的幼苗进行观察、记载和绘制成图.并从种子(果实)到幼苗的整个发展过程,以及种子和苗木的生产技术做了细致的探索性地研究.以期为林业生产实践提供参考;为研究豆科植物系统发育和亲缘关系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2006(5):28-29.
摘要:刺嫩芽是近几年来市场上倍受人们青睐的1种森林蔬菜.在刺嫩芽野转家栽培过程中,由于种子自然萌发能力较弱,苗木供应不足,阻碍了其野转家栽培的进程.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鹤峰森林药材研究所经过2 a时间的研究,其结果表明:经过用醋处理了的刺嫩芽种子出苗量最多,为35株/m2,而未处理的仅为5株/m2.这一研究成果保证了刺嫩芽野转家栽培的苗木来源.
2006(5):30-32.
摘要:试验表明:乌、红杂交天麻在有性原种栽培产量和天麻素含量上与亲本乌天麻、红天麻相比没有杂交优势;其杂交原种应用到商品麻栽培中,栽培总产量具有中亲优势;箭麻的产量、数量、个体均重和箭麻的加工性状的平均鲜品密度、含水率、折干率与两亲本相比都具有超亲优势;白麻和米麻的分化产量具负向优势.因此,推广应用杂交天麻是提高箭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途径.
2006(5):38-38,58.
摘要:近些年来,各地营造了大面积杜仲林,但由于生产上重栽轻管,忽视质量,管理粗放,形成了一些低产低效林,严重地影响了杜仲的生产发展.为提高经营效益和产品的经济价值,现将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低效林改造技术介绍如下:
2006(5):44-47.
摘要:作者概述了恩施州开展森林旅游的资源优势和有利条件,对恩施州森林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及定性、定量评价,提出了开展森林旅游的规划、发展的指导思想.
2006(5):48-50.
摘要:笔者介绍了GPS在2004年湖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5次复查中的应用情况,对GPS在连清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2006(5):51-54.
摘要:笔者简要介绍了沽源县退耕还林实施情况,比较分析评价了沽源县退耕还林的生态、社会、经济效果,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2006(5):55-58.
摘要:秭归县位于三峡工程坝上库首,生态区位极为重要.笔者通过对该县近年来林业生态建设情况的分析,提出一些具体解决办法.
2006(5):67-69.
摘要:板栗是驰名中外的干果和木本粮食,市场需求量大,经济价值较高,是罗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据统计,到2005年止,罗田县种植面积已达5.6万hm2,结果面积达2.0万hm2,产量达到3 000万kg.随着板栗生产的发展,各种危害板栗的病虫害也相继发生,病虫害不仅造成板栗产量下降,而且影响果实的品质,降低商品价值.据调查,2005年全县主要各类病虫害发生面积累计达1万多公顷,经济损失计2000多万元,造成危害板栗的病虫害种类达17种之多.笔者通过近年来对我县的板栗园的实地调查,并根据当地的生产实际,提出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2006(5):70-71.
摘要: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 Thunb.适应能力强,喜光耐荫,耐干旱瘠薄.极耐修剪整形,生长较慢,寿命长,是用作园林布景和绿篱的主要常绿灌木.但叶部病害却常使其失去观赏价值,轻者病斑累累,影响生长,重者引起植株提早落叶,造成植株成片死亡.近一两年来,大叶黄杨叶部病害发病较为严重,常见的主要有大叶黄杨褐斑病、大叶黄杨炭疽病、大叶黄杨白粉病和大叶黄杨疮痂病.
2006(5):72-73.
摘要: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水利水电工程,国家投入巨资用于移民建设.目前尚在建设中的三峡工程已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但是蓄水后的三峡库区也面临着库岸护理的严峻问题,据报道:2001~2003年6月国家投资40亿元用于防治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对197处滑坡、81处塌岸及巫山、奉节、巴东3县城高边坡超深基础进行防治和处理.
2006(5):74-74.
摘要:冬枣又称冻枣、苹果枣,原产于河北黄骅、盐山一带,为枣的稀有品种.冬枣果皮薄、核小、多汁、酸甜适口、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含有天门冬氨酸、苏氨酸等19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含有蛋白质、烟酸、维生素B1、B2、维生素C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强身建脑、补血养血、防癌抗癌等功效,其营养价值为百果之冠.冬枣耐旱涝、耐瘠薄、抗盐碱,对土壤适应性强,是平原、丘陵岗地、沙荒地栽植的适宜树种.河南省内黄县地处黄河故道,沙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1/2以上,土壤、气候对红枣生产非常有利.1991年,内黄县后河乡引种了冬枣,该树种在当地生长良好,适应性强,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2006(5):F0003-F0003.
摘要:武汉市西湖园艺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花卉苗木繁殖、工程绿化、苗木新品种引进、开发和应用的公司。公司位于武汉市蔡甸区张湾街,现拥有花木栽培繁殖基地166.7hm^2,营造速生林1000.0hm^2,年产值达5500多万元。公司注册资本12981198元,资信等级为A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