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
摘要:铁坚油杉作为三峡地区的顶级植物群落,其本身的耐寒、耐土壤瘠薄性以及具有的菌根能改善土壤等性质使其成为该地区重要的建群树种.在近年来针对三峡地区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的研究热潮中,该树种生长规律研究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对三峡大老岭林场的铁坚油杉古树的直径生长模型及其分析,对该地区自然分布铁坚油杉生长发育规律进行初步探索,结果显示单分子式、一元线性方程、二次回归方程拟合优度较高.
2009(1).
摘要:笔者通过对林业有害植物葛藤的风险分析和入侵湖北省适生区的风险指数评估,结果表明:葛藤是湖北省有害生物,其风险值R=1.538,入侵适生的风险值IR=54,在湖北省属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植物,应加强防治管理,防止其继续在我省扩散蔓延.目前,葛藤在湖北省的局部地区危害严重,对该省的林业建设构成较大的潜在威胁.笔者从3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风险管理的对策.
2009(1).
摘要:杉木是我国主要的速生丰产用材树种.培育杉木壮苗是营造优质杉木林的基础.试验证明:集约培育技术与传统育苗方法相比,不仅苗木各项技术指标超过GB6000-1999规定的Ⅰ级标准,而且每667 m2年产合格苗量稳定在14~16万株,苗木单株成本下降28.8%以上,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2009(1).
摘要:针对发病牡丹进行实验分析,显微鉴定为这是1种真菌性病害,病原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假尾孢属的黑座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variicola.通过农药筛选试验、对比分析,结论为1:500的50%的立枯净,1:1 000的2%春雷霉素,1:700的40%禾益2号对孢子萌发与菌丝生长都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最后对牡丹轮纹病的防治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2009(1).
摘要:种间互作已成为现代农林复合系统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笔者综述了种间互作的机制、种间地上部分相互作用和种间地下部分相互作用研究进展,并对农林复合系统种间互作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2009(1).
摘要:笔者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乌桕作为生物质能源树种发展的优势,提出了湖北发展以乌桕作为生物质能源树种,前景非常广阔,供同仁参考.
2009(1).
摘要:湖北省是全国油茶主产区之一,但因种种原因,油茶产业发展长期停滞不前.笔者阐述了全省油茶生产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生产低迷的原因和发展潜力,提出了推进湖北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2009(1).
摘要:笔者在调查麻城市发展油茶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发展油茶产业的优势,并提供了发展油茶产业的思路与措施,供同仁参考.
2009(1).
摘要: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笔者针对阳新县油茶生产现状,分析了发展油茶生产的优势及当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为进一步发展油茶产业提供了依据.
2009(1).
摘要:笔者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吸取国外成功经验,将林业科技体系划分为林业应用科技、管理科技、基础理论科学等3个层面.按其各自的特点和运作方式的不同,提出全新的林业科技分类管理.并探讨了5个林业科技研究方向及20个重要课题,供同仁参考.
2009(1).
摘要:笔者简要分析了利川市林业产业建设现状,概述了利川市林业产业优势、重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产业发展的对策.
2009(1).
摘要:笔者介绍了2008年湖北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受灾情况,从本次灾害对湖北省森林资源、林业建设、次生灾害、林业生产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为湖北省低温雨雪灾害植被恢复与林业重建工作提供参考.
2009(1).
摘要: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yunnanen-sis(Franch.)Hand-Mazz属于延龄草科重楼属植物.滇重楼生长在海拔1 400~3 100 m的常绿阔叶林、云南松、竹林、灌丛、草坡背阴处或阴湿山谷中,为阴生植物.其生境的年平均气温12.6℃左右,年平均降雨量826~900 mm.适应于雨量充沛、气候凉爽、腐殖质层丰富的酸性土壤.滇重楼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自然生长状态下,根茎埋在土壤表层内.每年秋末冬初,地上部分倒苗、枯萎、脱落,茎痕侧下方根茎顶端的分生组织分化出顶芽.顶芽在第2年发育成新的地上部分.
2009(1).
摘要:1 科学建园 1.1 园地选择 山地种植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应选择土层较厚,土壤质地疏松,背风向阳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壤土和黄壤土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