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6).
摘要:摘要:为给三峡库区植被恢复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笔者针对三峡库区的自然、社会和生态条件,构建了该区水土保持树种选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提出了研究区水土保持树种选择数量化评价模型。应用该评价模型对48个初选树种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依据最优分割法将参选树种划分成3个等级。结果表明:马尾松、青冈栎和杉木等17个树种综合指数较高,为三峡库区水土保持Ⅰ级树种;部分乔木树种和经济林树种共21个为三峡库区水土保持Ⅱ级树种;部分经济林树种和全部灌木树种共10个为三峡库区水土保持Ⅲ级树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三峡库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各区树种选择优先次序。
2011(6).
摘要:摘要:为研究连栽杨树人工林林木和土壤碳储量变化规律,了解杨树人工林碳汇能力,笔者对江汉平原1代和2代杨树人工林的林木生物量和碳储量、土壤碳含量和碳储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代和2代杨树人工林林木碳储量分别为30.83 t/hm2和24.63 t/hm2;土壤碳储量(0~20 cm)分别为39.29 t/hm2和29.09 t/hm2;与第1代林相比,2代林总碳储量下降23.39%。土壤有机碳储量与速效K、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呈显著正相关;与全N和速效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2011(6).
摘要:摘要:为了探讨北缘地区毛竹实生林生长发育与立地条件的关系,选用10 a生毛竹实生林地开展制约实生林生长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种源和培育措施都相同的条件下,立地条件与毛竹胸径生长量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立地条件对竹林的林分结构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不同的土壤厚度是导致立竹径阶分布显著差异的主要因素。因此,毛竹实生苗造林立地条件的选择是决定竹林生长发育和经济质量的关键。
2011(6).
摘要:摘要:为了探讨油茶良种造林配置模式,进一步提高油茶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笔者开展良种间可配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9个杂交组合以长林40号×鄂油102号和长林53号×鄂油102号两组合坐果率最高,分别为62.5%和58.1%,是较好的良种造林配置组合,但搭配比例与方式有待进一步研究。
付秀芹 宋兆建 蔡明锋 戴峻锋 梅寒 王晓光 邓先珍 向珊珊 高申红 余利平 蔡得田
2011(6).
摘要:摘要: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发展以生物柴油为代表的可再生生物质能源,对缓解能源紧张和保障能源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乌桕是生物柴油的优质原料树种,但中国乌桕产量普遍较低。因此,开展高产乌桕品种选育相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以大悟县优良地方乌桕品种葡萄桕(py),鸡爪桕(jy)及其杂种(hy)为材料,对它们的形态学特征、光合作用特点进行了研究,并对杂种进行了分子鉴定。研究结果表明:杂种的形态学特征相关参数都优于其亲本,而且杂种的叶绿素含量最高,光合作用最强,光合生理状态最优,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经RAPD分子标记鉴定证实了杂种真实性。这为开展乌桕杂交育种,选育高产乌桕品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参考资料。
2011(6).
摘要:摘要:笔者在亚高山地区对不同季节移栽百合试管苗及鳞茎培养进行了试验,同时对试管苗移栽后不同栽培管理措施中苗木成活率与生长势进行了比较,在海拔1 000 m左右的亚高山地区春季移栽东方百合试管苗,并采取盖膜、遮光70%的管理措施,试管苗成活率最高,鳞茎生长量也显著高于低海拔地区,在亚高山地区进行东方百合试管苗移栽及鳞茎培养能显著缩短百合开花鳞茎的培养周期。
2011(6).
摘要:摘要:为了探索日本落叶松扦插造林效果,笔者利用9 a生的生长数据对建始县高岩子林场的日本落叶松混系扦插苗造林试验林进行了分析。日本落叶松混系扦插苗与实生苗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差异不大,但胸径、蓄积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树高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日本落叶松混系扦插苗胸径、树高、蓄积分别是实生苗的1.16,1.10,1.39倍。混系扦插苗大多来源于本地苗木的优株。
2011(6).
摘要:摘要:为寻求生漆增产措施,笔者用专门配制的含磷、钾、硼、铜、镁等矿质元素和生长调节物质的“漆树营养液”对毛坝漆树进行喷施处理,观察处理组与对照组漆树生长发育情况并测定其平均单株产漆量。试验结果表明:①处理组较对照组漆树生长茂盛,树皮增厚,漆树落叶时间延长半个月左右;② “漆树营养液”对漆树的生长发育无毒副作用;③“漆树营养液” 处理后的漆树的生漆产量平均增产达21.2%。增产机理是:施用“漆树营养液”后的漆树的代谢合成能力增强了。
2011(6).
摘要:摘要:磷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但其土壤中的有效性非常低,因而植物总是处于磷胁迫状态下。磷酸盐缺乏处理导致樟幼苗的总根长度比对照显著增加。根的总表面积和总体积也均随磷酸盐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磷酸盐浓度为2.5~10.0 μmol范围内,幼苗根尖数量随磷酸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后则逐渐下降。根系各个连接的平均直径在2.5~20.0 μmol范围内逐渐增加,在20.0 μmol时达到最大,并与其它磷酸盐缺乏处理(2.5~10.0 μmol)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根系分叉数量的变化与根尖数量的变化趋势相同,且差异性也相同。总体上,根生物量呈现随磷酸盐供给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而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则在磷酸盐缺乏处理(2.5~10.0 μmol)时逐渐增大,而后下降。结果表明:磷缺乏对樟幼苗根系的发育产生很大的影响。
2011(6).
摘要:摘要:乌桕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是在同一油料籽粒上提取两种油脂(桕脂、梓油)的油料作物。乌桕的主要用途是利用乌桕籽来提取桕脂和梓油。笔者主要介绍了桕脂的提取工艺及脱蜡机械的设计,对发展乌桕产业具有现实意义。
2011(6).
摘要:摘要:笔者在介绍果园生草栽培含义的基础上,重点概述了生草栽培的主要作用,同时,强调了生草栽培应注意的问题,指出了生草栽培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果园的可持续发展、推广果园生草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2011(6).
摘要:摘要:为了深入研究乌桕作为生物质能源的利用价值,笔者从乌桕籽蜡、仁、壳各部分利用价值等方面对乌桕籽的开发利用进行了阐述。通过综述乌桕籽所提取的皮油、梓油及籽壳的主要用途,对乌桕籽资源开发利用提出建议,从而解决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实现乌桕籽的高效利用。
2011(6).
摘要:摘要:生态公益林补偿是生态公益林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合理有效地确立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是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关键。笔者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概括了我国现有生态补偿标准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确定的影响因素和主要方法进行了总结和阐述,最后对如何完善生态补偿标准确定提出几点建议。
2011(6).
摘要:摘要: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木林子自然保护区的1种主要植被类型。在各种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的协同作用下,形成了木林子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特有的干扰体系。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保护和经营中,要利用封山育林、森林抚育、合理择伐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增益性人工干扰,坚决阻止过渡的森林采伐和毁林开荒等破坏性人工干扰。应参照以自然林窗干扰,采用择伐方式经营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2011(6).
摘要:摘要:核桃是营养价值很高的木本油料果树,是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传统土特产品。笔者概述和分析了夷陵区核桃产业发展优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产业发展的对策。
2011(6).
摘要:摘要:笔者论述了用菌材栽培天麻产生的经济效益;针对天麻栽培用材林的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科学的推动天麻产业走上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011(6).
摘要:摘要:为了使城市林业生态建设与发展达到系统化和各具特色,充分发挥城市林业生态建设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通过城市林业生态建设与园林的关系,分析探索了城市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其发挥的主要效益,提出了加强城市中多功能、多效益的林业生态系统建设,是建设现代化新型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6).
摘要:摘要:为充分发挥营林生产在林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笔者从林木良种、苗圃地选择、营林生产经营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当前营林生产在林木良种、苗圃地选择及全县营林生产经营措施方面存在停滞不前的问题。根据当前存在的问题,研究相应的对策,采取加强苗木基地建设、搞活苗圃经营体制、加强造林基地管理等措施,从而进一步发挥新形势下营林生产在林业建设中的作用。
2011(6).
摘要:摘要:通过从土地状况、生产能力、经济效益、国有苗圃现状、龙头企业情况、生产管理体制及机制6个方面对湖北省17个市、州1 178个苗圃、56个苗木生产龙头企业的调查和研究,总结了湖北省苗木生产管理中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供参考。
2011(6).
摘要:摘要:笔者对巴东县柏木鞭角华扁叶蜂的综合治理对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鞭角华扁叶蜂危害柏木的危害性,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对策。研究应用建立健全测报网络、营林措施防治、化学防治、生物和物理防治、加强科研和防治技术推广、多元化防治筹资机制等措施综合防治柏木鞭角华扁叶蜂。通过综合治理,改变治理区内的生态环境条件,培育柏木自身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对指导生产具有一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