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
摘要:摘要:笔者调查湖北省森林公园分布,发现截至2009年底,湖北省共有83个不同级别的森林公园。在此基础上,对各市的森林公园与湖北电网规划路线的位置关系进行了相容性分析。分别从电网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及营运阶段对森林公园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突出以防为主“既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生态理念。
2012(2).
摘要:摘要:通过对南河省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野外调查,结合历史资料,保护区有种子植物153科678属1445种。对其种子植物从科、属二级水平统计分析,初步探讨了该地区植物区系的性质和基本特点。结果表明:保护区区系成分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拥有中国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科级水平的12个类型,具有亚热带北缘区系的特点;属的分布区类型15个,各类热带成分共211属,占总属数的34.54%;各类温带分布类型(不包括中国特有分布)共374属,占总属数的61.22%,植物区系偏重于温带性质,具有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且植物区系起源古老,中国特有分布有26属。
2012(2).
摘要:摘要:笔者以湖北省京山县鹅掌楸属种源试验林2个树种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共20个种源为对象,进行了14 a时的生长和主要木材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北美鹅掌楸的生长优于鹅掌楸,而木材性状则不及鹅掌楸。在胸径、树高、材积、基本密度和纤维长度5个测试性状中,各种源之间存在显著或者极显著差异,为优良种源的选择奠定了基础。相同试验材料不同试验点的结果存在较大分歧表明:鹅掌楸受到较强的环境因素影响,因此在进行种源选择时必须加以考虑。
2012(2).
摘要:摘要:通过对江汉平原引种栽培的落羽杉人工林进行试验调查和树干解析,研究探讨了落羽杉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落羽杉树高前期生长较快,之后逐渐减慢;胸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均表现为先升后降,其中10~15 a生长最为迅速;材积生长在9 a前较慢,连年生长量在21 a达到最大,在28 a左右达到数量成熟龄,笔者对江汉平原落羽杉试验林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落羽杉的引种栽培,造林规划和科学经营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数据。
2012(2).
摘要:摘要:罗田垂枝杉是湖北省特有的速生优质用材树种,为大面积推广应用,并保证子代优良性状遗传的稳定性,笔者通过对湖北省红安县老君山林场罗田垂枝杉种子园的子代林遗传特性和遗传增益的研究,结果表明:罗田垂枝杉初级无性系种子园子代林所具有的冠幅小、生长快、干形通直圆满等优良特性都能够稳定遗传;罗田垂枝杉适宜较高密度造林,单位面积产量明显提升,增益效果显著。
2012(2).
摘要:摘要:紫薇在广东地区广泛种植,但紫薇绒蚧作为比较难根治的病虫害,一直严重影响紫薇的生长。笔者选用氧化乐果乳剂、马拉硫磷乳剂两种药剂在紫薇绒蚧发生严重的8~9月,用不同浓度的药剂对紫薇绒蚧进行致死率比较研究,试验表明:不同浓度的两种药剂对紫薇绒蚧的致死率较高,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可以针对不同地区的发病规律进行有效地药物防治。
2012(2).
摘要:摘要:95%灭幼脲TF、97%除虫脲TF、95%氟铃脲TF3种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3种药剂药后10 d校正死亡率差异不显著;药后20 d和30 d,95%氟铃脲与97%除虫脲和95%灭幼脲的校正死亡率差异显著。3种药剂浓度与校正死亡率之间的拟合关系药后20 d最好。药后30 d3种药剂LD5095%氟铃脲(0.029)<97%除虫脲(0.060)<95%灭幼脲(0.074)。
2012(2).
摘要:摘要:利用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运用空间分析技术手段,以湖北襄阳鹿门寺景区地形图和卫星影像等数据为基础,选择不同观测点进行视域分析,设定了景区林火视频监控摄像头的位置,为森林防火管理辅助决策提供了依据。
2012(2).
摘要:摘要:古树名木既是不可再生的的重要自然资源,也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在科研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笔者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了古树名木衰弱及死亡的原因、古树名木的日常养护、古树名木抢救复壮技术、表征古树衰老生理指标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2012(2).
摘要:摘要:引种驯化和推广栽培国内外优良林木种质资源,不断提高林木品种的生态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种质优异性是促进中国现代林业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1项重要工作。国内外的林木栽培史表明,林木引种栽培实践应遵照相关引种理论指导,才能有效地提高引种成功率,减少失误和损失。因此,了解分析和掌握林木引种栽培的历史及相关理论,掌握理论递进关系和先进性,才能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指导林业引种栽培实践。
2012(2).
摘要:摘要:笔者以恩施州为例,运用生物量清单法估算森林碳汇量,运用数学模型估算CO2年排放量。计算出2015年恩施州森林碳汇量100.80万t,CO2年排放量237.61万t,净排放量136.41万t。得出按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恩施州森林年增长量,在2015年CO2不会成为恩施州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但从环境保护这方面出发,同时考虑发展以碳汇为目的的林业经济,恩施州应该加大对森林的管理力度,实行增汇减排措施,并对恩施州森林碳汇发展方向提出相关建议与措施。
2012(2).
摘要:摘要:森林火灾是危害森林资源的重要自然灾害,突发性强、危害性广、毁灭性大,历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森林生物防火通过防火林带建设、林下枯落物降解等措施主动降低森林火灾隐患、减小了森林火灾损失。今后应加强防火专家系统建设、防火林带布局拓扑优化以及森林生物防火技术标准等方向研究,达到森林生物防火标准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发挥森林生物防火的最佳效果。
2012(2).
摘要:摘要:汉江堤防是汉江防洪体系的一大工程,堤防的护堤护岸林建设是防洪固堤的主要措施,笔者为了建设好护堤护岸林,充分发挥护堤护岸林的作用,现对护堤护岸林的现状及技术管理对策进行分析,供同仁参考。
2012(2).
摘要:摘要:笔者简述了五峰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目前林下经济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针对薄弱环节提出了发展对策,对发展林下经济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12(2).
摘要:摘要:笔者介绍了远安红薄皮马尾松具有皮薄而红,树干圆满,生长迅速,出材率高,抗性强的优良特性,指出在其选择、保存、利用上优良基因流失、选育滞后的现状,提出了科学规划,保护为先;增加投入,巩固成果;加大选育,开发利用;强化管理,良种造林的对策。
2012(2).
摘要:摘要:笔者通过分析宜昌天麻产业的发展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科学、有效地对策,从而有利于宜昌天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2(2).
摘要:摘要:活性炭是废水处理中常用的一种有效吸附剂,其再生具有重要意义。对热再生法、生物再生法、湿式氧化再生法等传统的活性炭再生方法进行了回顾,同时对目前新兴的活性炭再生方法,如微波辐射再生法、超临界流体再生法和电化学再生法等进行了介绍和讨论。
2012(2).
摘要:摘要:笔者通过对文化表达与景观表现的认识与思考,提出了景观的文化表达的思想:用景观的语言来表达文化,用文化的情感来诠释景观的一个过程。同时,注重对场地的空间分析,赋予场地空间情感,形成多元化的文化空间,并结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东方红校区景观设计的过程分析,对大学校园景观的文化表达经行了详细的解读。
2012(2).
摘要:摘要:丹江口库区水源涵养林林分质量和生态功能的高低严重制约着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成效。笔者通过对丹江口库区水源涵养林不同典型林分调查和研究,针对各类型林分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基于近自然经营的理念和方法,提出了相应林分近自然改造措施,为丹江口库区水源涵养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
2012(2).
摘要:摘要:笔者研究杉木的生物量及其分布格局对研究鄂西地区植被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以杉木生物量为研究对象,利用在鄂西地区样地每木调查的资料,建立了不同器官生物量预测模型,统计分析了不同杉木林分的乔木层生物量及其组成关系;通过对样品含水量的测定,统计分析出不同林分灌木层和枯落物的生物量;杉木林各器官生物量模型分别为:W树干=0.010 0(D2H)1.036 6;W树皮=0.013 5(D2H)0.787 1;W树枝=1.223 0(D2H)0.257 3;W树叶=0.851 1(D2H)0.258 7;W地下=0.031 1(D2H)0.736 7;W地上=0.070 7(D2H)0.854 3;W总=0.094 2(D2H)0.838 3。结果表明杉木林生物量主要集中于乔木层,各部分所占比例为:干(52%)>地下(15%)>枝(14%)>叶(10%)>皮(9.6%),灌木层和枯落物的生物量比较少。
2012(2).
摘要:摘要:外植体采自杂交马褂木的幼树或扦插苗,采集部位为其顶芽或腋芽,最佳培养基为MS+BA 2.0 mg/L +NAA 0.1 mg/L。采用DCR为基本培养基,加入抗褐化试剂柠檬酸50.0 mg/L,Vc 50.0 mg/L,继代增殖率可以达到2.8倍,最高达到4倍。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1.5 mg/L +活性炭0.5 g/L,瓶苗生根率高达61%。组培苗直接移栽到红心土,成活率达到93%以上。
2012(2).
摘要:摘要:笔者以日本落叶松二代优树嫁接苗为对象,对嫁接成活率和嫁接苗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二代优树嫁接成活率平均值为36.40%;无性系间嫁接成活率和生长量差异较大,无性系内各单株生长差异大,变异系数最大达到72.49%;家系间嫁接成活率存在极显著差异,生长量差异不显著;第3 a生主梢长度与2 a苗高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用2 a苗高对第3 a苗高生长进行校正后发现家系间第3 a苗高生长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树龄母树穗条的嫁接成活率及嫁接后苗木生长情况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采穗母树年龄为10~12 a的嫁接苗嫁接成活率、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均大于采穗母树年龄为14~17,18~20 a的嫁接苗。
2012(2).
摘要:摘要:笔者从1999年开始湖北核桃资源调查,初选出50棵优株,经复选、决选、品比试验等。在鄂西南、鄂西北等主产区进行区试,试验与扩大生产示范结合,连续多年多点对其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果实经济性状、抗病抗逆性等进行系统观察分析。结果表明:选出的优株EH9909其丰产性、坚果品质、抗核桃褐斑病、核桃细菌型黑斑病能力明显优于湖北省兴山普通核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