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亚 宋开秀 王健 卢小三 管兰华 曹健 陈红林 刘晓武 宋菲
2012(5).
摘要:摘要:从湖北省京山县虎爪山林场鹅掌楸种源试验林中选择优良种源中的优良单株北美鹅掌楸5株、鹅掌楸10株及亚美马褂木1株作为杂交亲本,进行鹅掌楸的种内种源间杂交、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种间的正交和反交、北美鹅掌楸与亚美马褂木的回交等4种交配模式,共计75个杂交组合。获得球果1 162个,种子171 992粒,出苗4 131株,当年保存64个杂交组合,2 796株。综合4种交配模式,亲本及亲本交互作用对于杂交所获球果形态特征、1 a生苗木生长量等具有极显著的影响;母本对种子田间发芽率具有极显著影响,而父本对其影响不显著。
2012(5).
摘要:摘要:对灭螺植物材料夹竹桃、枫杨、乌桕、益母草和对照植物材料杨树、芦苇、杂草开展野外栽培灭螺试验。结果表明:灭螺植物材料的钉螺死亡率高于对照植物材料,并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其中夹竹桃灭螺效果最好,乌桕、益母草、枫杨相差不大且均大于杨树小于夹竹桃,对照植物杨树的灭螺效果好于芦苇和杂草。
2012(5).
摘要:摘要:研究了紫薇杂交亲和性及杂种优势在种实性状上的表现,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系统间及同一种源内不同杂交组合亲和力不同,授粉结实率应作为亲本选择的重要依据,其中以杂种紫薇做母本、保康紫薇做父本的杂交系统以及杂种紫薇内个体间的杂交具有较高的亲和性,在杂交制种时可加以利用;正反交具有不同亲和性,在杂交时应合理选择父母本;与杂种紫薇和四川紫薇杂交系统(M×S)及杂种紫薇种源内杂交(M×M)相比,杂种紫薇和保康紫薇杂交系统(M×B)平均发芽率提高20%~45%,平均发芽势提高44%~226%,这些都可以看做杂交优势的早期表现形式。
2012(5).
摘要:摘要:对河西走廊15种豆科植物种子的萌发特性、萌发模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锦鸡儿一种在有光条件下的萌发率和萌发速率均显著高于黑暗中的萌发率和萌发速率;柠条锦鸡儿在黑暗下的萌发率和萌发速率均显著高于有光条件的;光、暗对其他物种萌发的影响没有差异。在有光条件下,柠条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和百脉根的萌发属于投机型;沙冬青、邦卡锦鸡儿、川西锦鸡儿和锦鸡儿一种种子的萌发属于中间型;黄华、苦豆子、苦参、树锦鸡儿、乌拉尔甘草和黄芪的种子萌发属于缓萌型;而甘草一种和苜蓿种子萌发属于低萌型。在黑暗条件下,中间锦鸡儿和百脉根的种子萌发属于投机型;中间型的与光照条件下相同;黄华、苦豆子、苦参和树锦鸡儿的种子萌发属于缓萌型,甘草一种、乌拉尔甘草、黄芪、柠条锦鸡儿和苜蓿的种子萌发属于低萌型。
2012(5).
摘要:摘要:通过对美国山核桃Pawnee在引种地的物候期及其地径、树高、冠幅、分枝等生长因子的观测与分析,研究其对引种地的生长适应性,为湖北省引种美国山核桃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美国山核桃Pawnee在引种地表现出较强的生长适应性,树势旺盛,枝叶粗壮,生长快速。同时也初步表明引种地的地理、气候、土壤等生境条件满足美国山核桃的生长需求。
2012(5).
摘要:摘要:以长岭岗林场日本落叶松种子园大龄母树为研究对象,开展去顶及修枝试验,结果表明:去顶修枝对促进日本落叶松母树新生枝条萌发的效果显著,不同修剪强度之间萌条数量和质量差异显著,修剪强度越大新生萌条数量和质量越好;修剪后第4、5年雌雄球花数量均很少,与对照相当或少于对照,去顶修枝对促进花芽分化作用不明显。
2012(5).
摘要:摘要:采集钟祥市枫杨优树枝条,采用不同的生根素处理对枫杨进行了扦插试验研究,并根据统计结果对扦插过程中注意的部分问题进行了分析,为枫杨资源的收集及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2(5).
摘要:摘要:为了保证日本落叶松造林后林相整齐,减少苗木分化,提高林分质量,确保尽快郁闭成林。2009~2011年间,开展了苗木分类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无论用哪个类别的苗木造林其成活率和保存率没有太大区别;造林后连续3 a地径、树高新生长依次为:1 a生超级苗>2 a生Ⅰ级苗>2 a生混合苗>2 a生Ⅱ级苗。造林时,一定将苗木进行分类,在2 a生Ⅰ级苗用完后,可采用1a生超级苗造林,不提倡混合苗造林。
2012(5).
摘要:摘要:为了充分提高林地的生产潜力,对檀香与花梨木两种珍贵树种的混交栽培模式进行了探讨。笔者通过对檀香与花梨木为主的混交林试验,探索研究品种的生长特性、适合的环境气候及示范林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并对试验品种的混交方式及混交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檀香、花梨木混交比1∶3,株行距3m×3m混交效果最佳。
2012(5).
摘要:摘要:对江汉平原人工林落羽杉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落羽杉的气干密度为0.413 g/cm3,气干密度等级为轻;综合强度为74 MPa,强度等级为Ⅰ级;径向横纹抗压强度略大于弦向横纹抗压强度;端面硬度最高,弦面硬度与径面硬度差别不大。落羽杉南北面近树皮处木材的密度、抗弯强度、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均大于近髓心处,南北方向对落羽杉的密度、顺纹抗压强度在5%水平上差异均不显著,而对其抗弯强度、弹性模量在1%水平上差异显著。
2012(5).
摘要:摘要:对湖北省内柑橘林下种植模式及其技术要点进行探讨,认为林粮(油)、林药、林菌、林草、林菜等5种林下种植模式适合湖北省柑橘产区应用推广,对提高柑橘品质和产量、提高林地利用率和整体生态及经济效益大有裨益。
2012(5).
摘要:摘要:作为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开展科学合理的生态服务功能区划,已经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步骤之一。笔者根据斧头湖库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对斧头湖区进行生态系统功能服务区的划分,系统地阐述了该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为指导该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管理决策提供了参考意见。
2012(5).
摘要:摘要:结合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内业处理,介绍ArcGIS地理信息数据库建立、矢量化编辑、小班数据输入、制图版面设计等方法和步骤,探索ArcGIS地理信息系统与其它制图软件的相互转换方法,为推广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在林业专题图制作中的应用,展望现代数字林业模式与前景。
2012(5).
摘要:摘要:笔者基于缓冲区法,针对荆州市中心城区公园的空间分布情况,通过分析各城市公园对不同区域居民的可达性,得出在城市公园最优服务范围覆盖中心城区面积的74.37%,有2.53%的居民不在城市公园的最大服务范围内无法利用到城市公园。结合城市公园的各级缓冲区得出:荆州市中心城区公园重叠率太高导致了其总服务范围的过小,随着中心城区的扩大城市公园在数量上能够满足居民需要但空间分布上极不合理无法满足新增城区居民的需要。
2012(5).
摘要:摘要:笔者简述了国有苗圃的重要作用,通过深入基层调研,总结了国有苗圃现存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 对今后国有苗圃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2012(5).
摘要:摘要:结合丹江口市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我市当前油茶产业建设的形势,分析我市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我市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现实意义和有利条件,对我市油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及今后油茶产业的发展提出部分建议。
2012(5).
摘要:摘要:笔者从林业生态建设项目支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提出了建立林业生态建设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缘由和必要性,分析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初步构想。
2012(5).
摘要:摘要:通过建始县林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项目支撑、技术推广、精深加工和组织保障等各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探讨全县林果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2012(5).
摘要:摘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武陵山区门户,是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是国家级贫困县。笔者通过调查研究,针对现状和问题,用现代林业理念进行定位思考,提出了定位生态民生改善、定位内生示范、定位9年同步全国,大打科技战、生态战、产业战,率先建成全国林药产业大县。
2012(5).
摘要:摘要:古树名木作为体现地方特色文化和衡量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标志,是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古树名木意义重大而又深远。笔者以三峡库区坝上库首第一县秭归为例,在调查现状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保护的措施和对策。
2012(5).
摘要:摘要:笔者介绍了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森林旅游发展历程、成效、发挥的作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做好森林旅游在政策、规划、投资与管理方面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