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6).
摘要:摘要:1991~1992年从湖北省马尾松主要分布区选出116株优良单株,1994年建立了相应的半同胞子代测定林。2011年对子代测定林生长性状、通直度、树皮厚度指数、弹性模量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和弹性模量等4个性状在家系间都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也表明各优树之间存在广泛变异。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689、0.729和0.791,均大于单株遗传力,表明:各家系的主要生长性状受到较强的遗传控制,对参试家系进行选择,能取得比较理想的结果。弹性模量家系遗传力为0.507,属于中等程度的遗传,而树皮厚度指数这一指标家系遗传力较低。按照大于整体平均值加1倍标准差进行选择,树高、胸径、材积和弹性模量4个性状分别有14、14、15和14个家系入选,遗传增益分别为6.4%、11.1%、28.1%和6.6%。
2012(6).
摘要:摘要:以47个楸树半同胞家系为材料,通过苗期测定,初步选择出楸树优良基因资源。结果表明:参试的楸树半同胞家系1 a生苗苗高、地径生长量差异极显著。苗高单株遗传力为0.528 6,家系遗传力为0.816 2,地径单株遗传力为0.210 5,家系遗传力0.662 2。苗高生长量的单株遗传力、家系遗传力、遗传增益及遗传变异系数均超于地径生长量的。利用指数选择法,苗期选择了25个优良家系。
2012(6).
摘要:摘要: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大老岭林场开展了北亚热带三峡地区高山造林树种生态调查。依据调查结果:1981年选择玉兰、银鹊、鹅掌秋、鄂枫杨、漆树、大叶杨、山桐子、桦榛、白辛、檫木、珙桐、香椿、亮叶桦、水曲柳等阔叶乡土树种和油松、华山松、落叶松、柳杉等针叶乡土树种开展栽培试验研究。通过各树种成活率、保存率及生长量26 a(2004)调查表明:26 a(2004)生现实遗传增益银鹊比11个阔叶树种材积提高26.8%, 比其它10个阔叶树种材积提高32.0%;日本柳杉比4个针叶树种材积提高36.5%,比其它3个针叶树种材积提高48.8%。银鹊,日本柳杉最适宜三峡山区生长,营造银鹊、日本柳杉工业用材林,可大力提高新造林分生产力,现实遗传增益15%以上,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012(6).
摘要:摘要:为扩大日本落叶松的遗传变异幅度,改善中国日本落叶松的育种状况,提高育种水平和林业生产力。对落叶松种和种源、原生种源试验林建成后10 a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次生种源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是原生种源的1.10,1.11,1.23倍;选育出了13个优良种源,为我省及辐射推广地区营造日本落叶松速生丰产林找到了优良种源。
2012(6).
摘要:摘要:主要介绍了分布在湖北省境内的5个野生牡丹种和1个亚种(紫斑牡丹、杨山牡丹、卵叶牡丹、红斑牡丹、保康牡丹5个种和林氏牡丹1个亚种)的人工繁殖和育苗管理技术,通过多年采用不同的繁殖方法、地类土质和季节分别对比试验,摸索出对不同品种人工育苗的比较适宜的地类土质、季节和繁殖方法等,以为大量繁育湖北省野生牡丹品种苗木、推广和研究利用提供参考。
2012(6).
摘要:摘要:通过对15个美国树种(种源)引种栽培试验研究,从耐热性、抗寒性、观赏性、生长量、病虫害及区域适应性等因素综合分析评定,在宜昌市前期的试验结果初步表明:日本鹅耳栎、鸡爪槭、黄山木兰、连香、加拿大紫荆5个树种(种源)具有适应性强、观赏期长、叶色变化独特、无严重病虫害等优点,可作进一步观测试验和开发利用。
2012(6).
摘要:摘要:介绍了小叶榄仁的形态特征、生态学特性以及在汕头地区引种的生长表现。引种栽培结果表明:小叶榄仁生长和抗逆性表现良好,适合汕头等沿海地区作为庭园景观树种和行道树种,并总结了小叶榄仁的育苗及管理技术。
2012(6).
摘要:摘要:采集邓恩桉茎段进行组织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半木质化或刚木质化的茎段用浓度为0.1%Hgcl2消毒6min,用无菌水冲洗3~4次,再用Hgcl2消毒2 min效果最好,杀伤率低,获得率高达67.5%;芽分化及增殖培养基用改良MS+3%糖+3%的琼脂+VC0.01 mg∕L+VB20.015 mg∕L+BA0.5 mg/L+NAA0.25 mg/L,增殖系数达4倍,芽生长正常,不产生“玻璃化”苗;在IBA0.5 mg/L+ABT0.25 mg/L及IBA0.5 mg/L+NAA0.5 mg/L两种激素组合对邓恩桉不定根诱导有一点作用,但效果不理想,生根率只有20%,愈伤头大,上杯不容易成活。
2012(6).
摘要:摘要:以15 a生板栗林为对象,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法开展了不同肥料用量对板栗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不施肥,施肥后板栗的百粒重显著增加,且随着肥料用量增加,其百粒重呈现递增趋势,最大达到1 452 g,但各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平均单株产量也在肥料用量最大时达到最大,为9.95 kg左右,但该处理与肥料用量次高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肥料用量下,板栗还原糖含量为3%~5%,蛋白质含量为6%~8%,淀粉含量为24%~26%。虽然各施肥处理间,板栗还原糖、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差异不显著,但肥料用量最高时,板栗蛋白质含相对较高,而淀粉含量相对较低,表明增加肥料用量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板栗品质。
2012(6).
摘要:摘要:对江汉平原水杉、池杉、落羽杉人工林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落羽杉的密度和硬度最大;落羽杉、水杉、池杉的抗弯强度差异不大;水杉的弹性模量最大,约为落羽杉的2.3倍,落羽杉的弹性模量与池杉的比较接近。南北方向对水杉、池杉、落羽杉的密度、顺纹抗压强度在5%水平上差异均不显著,对池杉、水杉抗弯强度在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对落羽杉抗弯强度在1%水平上差异显著,对落羽杉、池杉的弹性模量在1%水平上差异显著,对水杉的弹性模量在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三杉南北面近树皮处木材的密度、抗弯强度、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均大于髓心处。对水杉、池杉、落羽杉物理力学性能比较研究,旨在为其培育及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2012(6).
摘要:摘要:通过调查得知:吴岭鹭鸟自然保护区湿地有维管植物47种,分属19科45属;湿地植被可划分为1个湿地植被型组,3个湿地植被型,5个群系;脊椎动物102种,隶属5纲19目37科;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等级均为Ⅲ类;湿地综合受威胁等级为轻度威胁。笔者同时指出了湿地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为吴岭鹭鸟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提供参考。
2012(6).
摘要:摘要:笔者通过文献检索研究,对沙棘种质资源、生物学、生态学、育种及在传统医学和商品开发利用的研究进行综述,提出开发利用沙棘植物资源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2012(6).
摘要:摘要:笔者对无患子播种、扦插、嫁接和组培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相关科技工作者提供参考。
2012(6).
摘要:摘要:作为世界唯一自然脱涩的甜柿品种“罗田甜柿”在湖北省罗田县已有千余年的栽培历史,目前已发展到0.24万 hm2,年产甜柿鲜果0.6万 t,鲜果收入可达1.44亿元。柿饼、柿花、柿叶茶和柿单宁等加工产品也相继得到开发。但由于长期以来甜柿种植管理粗放、深加工不够,产业链难延伸,制约了甜柿产业的发展。要使罗田县甜柿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必须做好科学的规划,强化示范引领,突破加工开发、拓宽销售市场,充分挖掘罗田甜柿潜在效益。
2012(6).
摘要:摘要:2007年5~8月对神农架自然保护区4个居民点鸟类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种106种,隶属于10目33科。鸟类区系组成古北界种有33种(31.3 %),东洋界种有59 种(55.7%),广布种有 14种(13.2%)。4个居民点鸟类多样性指数(H')阳日镇最高,松柏镇最低;鸟类均匀度指数(J)松柏镇最高,阳日镇最低;表明阳日镇鸟种丰富度高,但是均匀度低,松柏镇反之。松柏镇与红坪镇鸟种相似度最低。
2012(6).
摘要:摘要:笔者阐述六盘山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现状,分析近年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六盘山林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对策。
2012(6).
摘要:摘要:在保康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食用菌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关系,提出了保康县食用菌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对策建议。
2012(6).
摘要:摘要: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是集计算机学、信息学、测绘遥感学、地质学于一身的新技术系统。随着林业的不断发展,科技富农政策的引导,GIS被引入林业应用中。但是由于GIS在操作使用过程中来自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产生了一定的误差。其中原因包括原始数据采集过程中的误差、数据处理中的误差、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GIS自身技术造成误差,笔者针对这些误差因素,根据自身经验提出减小GIS误差的解决对策。
2012(6).
摘要:摘要:丹江口库区生态建设与环境质量安全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就如何加强库区生态建设和环境质量安全监测重点概述丹江口市库区生态环境概况,认真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析,制定加强以林业建设为主体的库区生态环境安全监测措施,并提出相关建议。
2012(6).
摘要:摘要:笔者以Excel在马尾松中龄林调查评估中的应用实例介绍了Excel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的应用情况,在具体应用中主要通过设定和使用各种公式,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012(6).
摘要:摘要:在园林设计中,园林植物的配置不仅要体现其美观性、生态性和科学性,还要包含一定的艺术性,即体现园林文化。笔者通过对郧西相思园景观设计方案中园林植物配置进行分析,从植物选择、种植类型和艺术手法以及表现的文化内涵等角度探讨了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