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5).
摘要:摘要:利用油茶SSR标记对湖北省的油茶种质资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个不同SSR位点所揭示的86份油茶种质间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为4.9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2个,平均Shannon 信息指数为1.13,平均杂合度为0.25。36个优良品种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地区的油茶品种相对外地品种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且各品种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以利用SSR标记进行品种鉴别。遗传参数受抽样群体大小影响的分析表明:湖北油茶资源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和基因多样度(h)受抽样个体数的影响很大,当样本数达到50时,Ne和h值趋于稳定。
2013(5).
摘要:摘要: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湖北大别山区现有马尾松林类型与特征、马尾松林演替过程及低效马尾松林判别和调控技术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和论述:①将湖北大别山区马尾松林分为2个类型组、12个类型;②湖北大别山区马尾松林群落演替可分为4个阶段,处于向地带性植被渐进过渡的群落类型,具有不稳定性;③选择立地因子和林分结构因子等6个指标,将马尾松林分质量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1,2级为良,3级中等,4,5级为差;④在分析湖北大别山区马尾松林演替规律及群落树种生长特性基础上,结合当地马尾松林的经营目标,制定了低效马尾松林调控技术流程,提出了具体的调控技术措施。
2013(5).
摘要:摘要:本文以57个楸树无性系为试验材料,通过苗期测定,初步选择出12个楸树优良无性系。试验结果表明:苗高、地径生长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苗高、地径的重复力分别为61.40%和29.82%。无性系说明苗高的遗传潜力大于地径,利用指数选择法,苗期选择了12个楸树优良无性系。
2013(5).
摘要:摘要:本文基于NET4.0,采用C#语言和ADO.NET数据访问技术,结合SQL Server数据库,开发建立了数字化木材标本管理系统,实现了木材标本的数字化管理和快捷检索。本系统具有运行速度高、信息处理能力强、人机界面直观、功能齐全、通用性强、硬件环境要求低等特点,为促进木材科学与数字化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持。
2013(5).
摘要:摘要:生漆是一种优良的天然涂料,是我国的特产,尤其是坝漆,以其优良的品质,名冠全球。本文针对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漆树资源进行了摸底调查,初步了解了恩施州的漆树品种多达12个品种,而在当地具有显著代表性的有6个品种阳岗大木漆、阳高小木漆、灯台小木漆、多层楼大木漆、普新大木漆、普新小木漆,分布面积达到了3.142万hm2,其品种繁多,资源非常丰富。
2013(5).
摘要:摘要:空中拖拉机是当前我国农化作业效率最高的飞机之一。其先进的喷雾系统由药箱、高压泵、喷杆、喷头、加药设备及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空中拖拉机飞行高度在平原和山区分别为树梢以上10~15m和20m以上,AT-504和AT-402B的有效喷幅分别为80m和60m。大多数雾滴直径100~200μm,雾化程度高,可以通过改变喷头角度来调整雾滴密度和大小。
2013(5).
摘要:摘要:为了掌握福建省白马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蔬菜资源现状,在本底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补充和走访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白马山自然保护区现有野生蔬菜资源36科74属98种,按其食用部位分,嫩茎叶类15科43属58种、芽类6科7属8种、地下块茎类4科4属8种、花果类8科9属13种、其他类1科9属13种;本文分析当地野生蔬菜开发利用现状和问题,提出合理化开发建议,为下一步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2013(5).
摘要:摘要:在G316河谷段改线工程所途径的汉江国家湿地公园沿线设置72个样方,进行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表明:工程建设区共出现有维管束植物26科40属59种,有11种植物群系类型,植物种类以杨树、狗牙根等为优势,群落植物多样性均偏低;预计工程建设将使301 t植物生物量受到损失;由于工程建设占用土地面积较小,不会导致物种灭绝和影响物种的正常繁殖生长,植物多样性的降低也极为有限。
2013(5).
摘要:摘要:马褂木是重要的绿化、用材和水源涵养林兼用树种。三峡库区栽培面积已超过2 400 hm2。本文通过分析8种复合经营模式的效益,来综合评价不同的复合经营模式。通过对比分析,复合经营的马褂木胸径生长量年均提高10%以上。复合经营的马褂木-桔梗模式、马褂木-白术模式的年收入最高,投入大;而柴胡、黄芪和黑豆投入小、种植技术比较好掌握。试验出的几种模式可减少土壤侵蚀量33.3%,生态效益显著。根据推广应用前景,结合药材市场需求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出,促进林农增收。
2013(5).
摘要:摘要:为选择适合宜昌地区发展的核桃早实品种,本研究组自1992~2004年,从全国各地引进早实核桃良种进行筛选,经过对参试品种生长量测定、物候期观察、坚果品质测定及抗病性、抗寒性调查,确认云新一号为宜昌地区表现最好的早实品种,2012年湖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将该品种认定为良种并命名为“秭林一号”核桃。
2013(5).
摘要:摘要:针对四川省沐川县天然林和人工林开展了枯落物蓄积量调查分析和持水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蓄积量为天然林>人工林为25.7t·hm-2>18.1 t·hm-2,最大持水量为天然林>人工林为75.0 t·hm-2>47.0 t·hm-2,最大持水率为天然林>人工林,各时段吸水量、吸水速率表现为天然林>人工林,有效拦蓄量表现为天然林>人工林为28.6 t·hm-2>17.0 t·hm-2。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林落物层保水功能相对要比人工林好。
2013(5).
摘要:摘要:目前应用于厚朴上的分子标记类型有AFLP、RAPD、AP-PCR、DAF及SRAP。该文分别综述了这几种分子标记技术在厚朴上的应用现状、主要优缺点并提出建议。认为厚朴分子标记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今后应继续对现有成果深入研究并积极开展分子标记技术在厚朴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S)和保育生物学上的应用研究。此外,建议未来可建立适用于厚朴的TRAP技术体系并展开相应研究。
2013(5).
摘要:摘要:竹产业已成为中国林业的一大新兴产业,竹子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身。发展竹产业,对增加农民收入和扩大就业、促进竹产区城乡经济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咸宁市目前竹产业比较落后,但具有丰富的竹资源和优越的区位、地理条件,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发展竹产业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
2013(5).
摘要:摘要:良种的选择是板栗高产、质优的基础性条件,是低产板栗园改造的关键因素,低产板栗园品种改造的核心,则在于选好品种。低产板栗园品种改造方法的选择应该综合考虑政策、生态、环境、技术、资金及栗园实际情况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一种方式进行改造。
2013(5).
摘要:摘要:采用典型样方法调查分析了武汉城区道路绿化植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结构以乔灌型为主,约占70%;群落的植被类型主要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占76.67%;出现频率最高的乔木是桂花,其次依次为樟树、白玉兰和广玉兰;灌木层中红枫、石楠、海桐和红叶李的频度位居前4位,草本层中鸢尾的频度最高。就植物多样性而言,群落的植物多样性水平总体不高,且乔木层的均匀度、丰富度、优势度和多样性均高于灌木层。
2013(5).
摘要:摘要:针对广西南丹县城市周围正在退化的生态系统,利用高精度的地形数据和生态环境调查资料,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选取并分析植被覆盖度、坡向、坡度、水域缓冲区、高程5个生态敏感性评价因子,采用模糊数学方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生态敏感性程度,对城市生态公园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生态敏感性区按面积比大小排序为:高度敏感区(34.07%)>中度敏感区(30.53%)>极度敏感区(17.14%)>低度敏感区(16.52%)>不敏感区(1.74%),中度敏感及以上区域占总面积的81.74%,表明研究区的生态环境敏感,容易遭到破坏而出现生态环境问题,这与利用加权叠加分析计算的结论基本一致,但在中度敏感区和高度敏感区的分布面积和范围上是不一致的。
2013(5).
摘要:摘要:通过对白泥河小流域不同等级石漠化现状分析,整体采取脆弱生态环境恢复模式。对应不同等级采取不同治理恢复模式,加大人工修复力度。提出重度石漠化地区宜采取封山育林与人工促进更新恢复方式,中度石漠化地区采取人工诱导恢复与经济林规模种植方式,轻度石漠化地区采取特色经济林果栽植方式。
2013(5).
摘要:摘要:绿色通道建设是中国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对公路、铁路、河渠、堤坝沿线进行绿化美化。通道绿化是重要的生态建设工程,是推进城乡环境整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塑造地方形象的“窗口工程”和“形象工程”。湖北省是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通道绿化任务十分艰巨。红安县绿色通道建设模式具有一定特色与示范效应,为推动通道绿化健康快速发展,现对红安县绿色通道建设现状,创新推进全省绿色通道建设进行调研与分析。
2013(5).
摘要:摘要:通过分析竹山县干果分布、生产现状,找出存在问题根源,提供规模发展干果、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路,寻求发展对策。
2013(5).
摘要:摘要:通过分析宜都市自然概况、森林城市建设现状、生态安全评价及城市特色,明确了规划期限、范围、定位、目标及指导思想,提出了基于宜都市自然山水、人文特色的森林城市建设规划,以及重点实施的森林城市建设特色工程。
2013(5).
摘要:摘要:通过对鹤峰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具体措施和现状调查以及对林权纠纷产生的原因分析,提出了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必须建立健全林权纠纷调解机制,及时调解林权纠纷,以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保障林区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