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三峡库区不同退耕还林模式水土保持效益定位监测

      2014(4).

      摘要 (70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选择三峡库区内4种典型退耕还林模式,基于2004,2007,2010年3年的定位观测,对三峡库区退耕还林模式水土保持效益进行动态研究。结果表明:①与坡耕地相比,退耕还林促使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但各模式变化存在差异。②地表径流量、径流系数、土壤侵蚀模数均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其中地表径流平均减少量80.43%~86.82%,变化趋势为坡耕地>茶园>刺槐林>板栗林>柑橘+紫穗槐林;径流系数变化减少范围在0.017~0.025之间,柑橘+紫穗槐林86.79%、板栗林85.39%、茶园83.33%、刺槐林80.95%;土壤侵蚀模数减少1 409.39~1 458.15 t·(km2·a)-1,为坡耕地>刺槐林>板栗林>茶园>柑橘+紫穗槐林。③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除了板栗林表现为逐渐升高外,其他退耕还林模式土壤有机质含量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全氮含量在刺槐林和柑橘+紫穗槐林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而板栗林和茶园则表现为逐渐增加的趋势。全磷含量在各退耕模式中不断增加。除柑橘+紫穗槐林的全钾含量增加35%外,其他模式都逐渐降低,分别为刺槐林37.24%、板栗林12.33%、茶园8.23%。

    • 湖北海棠观赏型新品系筛选研究

      2014(4).

      摘要 (77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为了发掘湖北海棠的观赏价值,丰富我国城市绿化美化种质资源,本研究对前期引进保存的33个湖北海棠株系进行了3年的观赏性状(树姿、叶、花、果等)观察、分析和评价,从中筛选出观赏性状优良的湖北海棠新品系“兴山24号”和“龙王1号”,并提出了配套的栽培技术,以供生产利用参考。

    • 鄂西山地农林复合优化模式及效益评估

      2014(4).

      摘要 (66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为减少坡耕地水土流失现状,提高种植经济收入,在秭归县九畹溪镇实施5种农林复合种植优化模式。以农作物作为对照,对这5种模式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评估。结果表明:①主要树种成活率在90%以上,保存率在85%以上,保存面积达100%;②从经济效益上来看,农林复合种植模式总收入远高于单纯农作物种植模式,进入盛产期后以核桃+茶叶埂模式收入最高,未进入盛产期时以香椿-药材+茶叶埂模式收入最高;③从生态效益来看,项目的实施每年平均可减少土壤流失532.61 t,年均径流量减少15 998.40 m3,全氮、全磷、有效钾年均流失量分别减少12.89,12.58,2.05 t。

    • ‘清香核桃’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2014(4).

      摘要 (47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为了发展湖北省核桃产业,2002年引进6个核桃优良品种,通过多年的引种栽培区域对比试验研究,综合比较各核桃品种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清香核桃’表现出生长势旺、适应性广、抗病性强、丰产性能好、坚果外形美观等优良性状,是适合湖北省推广的优良核桃品种。

    • 湖北省林下药材种类及种植模式探析

      2014(4).

      摘要 (53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通过对湖北省地理气候特点、林药生产现状的分析,参考全省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及道地药材生产区划,将林下药材种植划分为5个区域, 并对其林下药材种植种类和模式进行总结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鄂西南、鄂西北是湖北省发展林药种植的重点区域, 鄂西三峡区及鄂东大别山区林药种植模式较为丰富,发展优势明显,鄂东南林药种植模式较为单一,有待进一步开发。各地在发展林药种植时,应综合考虑当地自然条件,药材生物学特性、市场需求及经济效益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种植种类和种植模式,以减少林下中药材生产的盲目性。

    • 黑色高光生漆涂料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

      2014(4).

      摘要 (86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为了研究黑色高光生漆涂料的各项性能,本试验选取5个产地天然生漆与调制黑料按不同比例混合和调制,以搭配比例、干燥温度与湿度为变量,对生漆涂料的干燥时间、物理机械性能、耐温及耐化学腐蚀性能进行测定,通过正交优化和多因素方差分析,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为湿度≥温度≥含量≥搭配比例,在1 kg含量为71%的生漆搭配50%的黑料和2.02的助剂,调制出的黑色高光生漆涂料在温度为25 ℃、湿度85%时干燥时间最短为22.6 h。与传统推光漆的性能进行比较,干燥时间变短,性能更加优越。

    • 我国森林昆虫多样性的研究概况

      2014(4).

      摘要 (76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昆虫是最大生物类群之一,而森林昆虫又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开展森林昆虫多样性的研究对于生物多样性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两个层面上,综述了我国森林昆虫多样性研究概况及现实存在的一些问题。

    • 湖北省林地变化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2014(4).

      摘要 (65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根据湖北省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数据(2013),详细分析了湖北省林地资源2010~2012年度变化情况、变化原因及林地保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林地保护管理的建议。

    • 鄂西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2014(4).

      摘要 (83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我国特有的自然植被类型和天然林类型,也是鄂西南武陵山区中山地带最典型、最重要的天然林类型。由于长期过度采伐利用,退化严重。采取全面禁伐的强制性保护措施,恢复进程缓慢,一些严重退化群落甚至难以恢复。遵循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演替规律,借助自然力,通过以积极的人为干预措施,可以快速恢复与重建鄂西南武陵山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鄂西南武陵山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演替动态和恢复的可能性,分析了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恢复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恢复的3种方式即人工恢复、人工促进天然恢复和人工重建,以及封禁保护、抚育间伐、补植(播)、封山育林、林分改造和人工重建等恢复技术要点。

    • 施肥对园林绿化灌木景观的影响研究

      2014(4).

      摘要 (49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试验选择信阳市城区10种灌木,采取1~3年施肥1次和每年施2~4次肥等频次,观察施肥效果。结果表明:施肥对灌木枝叶生长量、枯死枝叶量和景观效果的影响显著。每年施肥3次,灌木枝叶生长量可以达到最大值,每年施肥2次,灌木可以达到最佳景观效果。对于观花灌木,在花后增施1次肥,能够保证第2年大量开花。

    • 雷竹林鞭根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2014(4).

      摘要 (66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对崇阳县雷竹试验林的鞭根系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竹鞭平均值为:段数5.95段/m2,鞭长度10.80 m/4 m2,直径1.42 cm。在11.00~30.00 cm深土层中,竹鞭分布量达54.7%,2~4年竹鞭占67.31%。②健壮笋芽主要分布在第1~15节之间,占80.8%,出笋率占85.1%;第16节以上仅占19.2%,出笋率占14.9%。③岔鞭集中在第1~10节,占66.4%,第11节以上岔鞭较少,仅占33.6%。④竹鞭延长伸展方向以沿坡面向上类型较多,占总鞭数56.8%,向下延伸仅占16.7%。⑤立地条件、土层深度、土壤肥力和排水状况,对竹鞭粗度、笋芽、发笋率、成竹率、岔鞭量至关重要,呈正相关关系。⑥合理的立竹密度,关系到竹林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群体结构、鲜笋产量。在立地条件较好情况下,以立竹密度900~1 000株/666.7 m2的竹林,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好。

    • 咸宁市楠竹胸径——质量回归关系调查报告

      2014(4).

      摘要 (48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为了掌握咸宁市楠竹胸径与质量之间的回归关系,方便楠竹经营和资源管理,服务于咸宁市竹产业,本文对咸宁市楠竹主产地进行调查。通过对采伐区实测各经阶楠竹的质量,采取数学回归分析方法,最终确立咸宁市楠竹胸径-质量之间的回归关系。

    • 湖北省H7N9流感疫情主动预警与监测防控研究

      2014(4).

      摘要 (44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本文主要根据湖北省鸟类资源丰富、以禽流感为主的野生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的特点,通过6年多的长期采样检测、野外监测,进一步分析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湖北省H7N9疫情的发生趋势,研究提出了防控野生动物H7N9疫情的措施和办法。

    • 鄂州市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探讨

      2014(4).

      摘要 (69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根据鄂州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分布特点,构建了6个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的网络体系,确定了监测模式和监测方法,有效的防控了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

    • 黄冈市遗爱湖国家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探讨

      2014(4).

      摘要 (7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黄冈市遗爱湖国家湿地公园是湖北省少有的城中湿地,本文以黄冈遗爱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简述了城市湿地在城市发展中重要作用,对遗爱湖湿地的现状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改进措施,保留其文化和物种的特色,改善湿地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结合优势资源,形成一个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进而影响整个城市发展的进程。

    • 草湖湿地生物资源调查

      2014(4).

      摘要 (49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湿地是是自然界中物种最丰富、结构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多种生态功能。武汉市黄陂草湖自然保护区在保护珍稀濒危水鸟及水生脊椎动物等方面和构建武汉市中心城区东北部湿地网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 草湖自然保护区为保护、恢复和治理府河湿地、后湖湿地、什仔湖湿地起到示范作用。本研究采取实地踏堪、查阅相关部门资料等方法,分析和评价了草湖湿地植被和水质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表明:①草湖湿地植被类型丰富,形成镶嵌分布格局;②草湖湿地水质污染严重;③提出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监管等措施保护草湖湿地。研究结果为草湖湿地的恢复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 汉江潜江段防浪林带营造技术与效益分析

      2014(4).

      摘要 (42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本文以汉江潜江段防浪林为对象,从树种选择、林分配置、整地造林、截枝整形、更新复壮等方面总结了其营建技术,并分析了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潜江及类似地区营造和管理防浪林带提供了参考。

    • 基于生态旅游的林分景观分析与改造——以湖北王岭林场为例

      2014(4).

      摘要 (95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随着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开展森林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成为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本文以王岭林场为例,以满足森林生态环境旅游和提高林分景观效果为目的,根据区位特点与经营目标,参考“中国农谷”总体规划,提出采用新造林更新改造、人工促进改造两种途径,从树种选择、抚育管理方式等方面因地制宜进行逐区改造的方法,为实施森林旅游景观林分改造提供技术支撑。

    • 关于山区林权抵押贷款的调查与思考

      2014(4).

      摘要 (43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为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2012年兴山县在探索中开启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破解了山区林农、林社、林企融资难的“瓶颈”,解决了森林资源资本化的难题。本文以兴山县为例,在肯定山区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所取得的成效的同时,指出了所存在的问题,并就进一步完善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管理办法进行了初步探索。

    • 武汉市城区屋顶花园发展调查

      2014(4).

      摘要 (6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屋顶绿化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武汉市实施屋顶绿化的意义,并对屋顶绿化的主要类型进行了归纳,分析屋顶绿化的难点问题,提出了屋顶绿化工程建设的政策建议。

    • 林业科研电子档案的管理及利用探讨

      2014(4).

      摘要 (59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办公自动化的广泛应用,由此形成的大量电子文件成为了档案管理的重要对象。各级林业科研单位,许多重要科研文件及相关材料在计算机上产生、运行,这些科研电子文件的归档、保存、管理、利用等工作已经成为单位正常运营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做好电子档案工作已成为林业档案工作者的新课题。本文根据林业科研电子档案的特点,结合本单位实际,阐述了林业科研电子档案管理步骤和利用方法,并就加强林业科研电子档案管理和利用工作提供了参考建议。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