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伟() 杨彦伶() 陈慧玲() 马林江() 张新叶() 姚精奎()
2022(3):1-5.
摘要:通过调查分析湖北不同分布区山桐子野生种质资源情况,比较其生长、果实、产量、含油率等通过调查分析湖北不同分布区山桐子野生种质资源情况,比较其生长、果实、产量、含油率等主要经济性状,发现湖北山桐子野生资源变异丰富;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所有野生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发现鄂西南地区山桐子表现优良,经济潜力巨大,其它地区山桐子含油率相比鄂西南地区具有一定优势,因此可通过人工杂交,将优势性状聚合,开发扩大山桐子利用潜力,提高山桐子经济价值,促进山桐子作为木本油料健康快速发展。
2022(3):6-9.
摘要:以建始县长岭岗林场17 a生日本落叶松种子园半同胞家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家系间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和相关性,选择出优良家系并对早期选择的结果进行验证,为日本落叶松遗传改良提供材料。结果表明: 各家系之间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6 a生与17 a生胸径、树高、材积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541~0.947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日本落叶松家系6a生早期选择结果与17 a生选择结果基本一致;以17 a生材积为选择指标,选出排名前10位的优良家系,胸径、树高和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达到3.03%、1.77%和7.11%。
2022(3):10-13.
摘要:以十堰市引种栽培的6个不同油橄榄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各品种的叶片及果实表型性状,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油橄榄品种间的性状差异,采用Person相关分析研究各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油橄榄品种间的叶片及果实表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皮削利’、‘鄂植-8号’和‘云台’果实较大,‘豆果’、‘阿尔波萨纳’与‘奇迹’果实较小;部分表型性状间相关性显著,可根据叶片性状初步筛选果肉率高的优良品种,为油橄榄品种鉴别及良种选育提供依据。
杜洋文( , , ) 姚小华() 程军勇(,,) 邓先珍(,,) 程一鸣() 魏振宇()
2022(3):14-16.
摘要:为探究湖北省油茶炭疽病感病情况,调查分析了油茶长林系列CL3、CL4、CL23、CL40、CL18五个无性系品种和鄂油系列EY102、EY151、EY63、EY81、EY54 五个无性系品种的不同植株方向、不同植株部位及不同无性系品种间的炭疽病感病差异。结果表明:油茶植株东西向及植株上层、下层更易发生炭疽病;10个无性系品种间炭疽病感病率存在极显著差异,CL18、CL23、CL4 3个无性系品种更易发生炭疽病,感病率为6.97%~9.66%,达到感病2级,其余无性系品种均为感病1级,感病率仅为0.58%~2.74%;长林系列比鄂油系列无性系更易发生炭疽病,CL3、CL40和鄂油系列5个无性系品种对炭疽病的感病性较弱。
张文颖() 闵 浩()吴胜兵(2) 张新华(3) 夏庭君() 闵水发()
2022(3):17-21.
摘要:为了探索生物药剂对美国白蛾的防效,本试验选用HycuNPV与BT复配,在湖北大悟县开展美国白蛾幼虫喷雾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用单一HycuNPV防治第一代美国白蛾幼虫施药7、10、13 d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26.71%、67.96%、99.88%。用单一HycuNPV防治第三代美国白蛾幼虫施药7、10、13、15 d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7.3%、40.67%、80.33%、91.67%。HycuNPV与BT复配防治美国白蛾第一代幼虫施药7、10、13 d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6%、95.44%、99.88%。HycuNPV与BT复配防治美国白蛾第三代幼虫施药7、10、13、15 d后校正死亡率为43.33%、76.67%、91.33%、96%。均说明HycuNPV与BT复配致死速度快,明显快于单一HycuNPV。防治第一代与第三代美国白蛾幼虫试验结果一致,但防治第一代效果更好。HycuNPV与BT复配,增效作用明显,还可显著降低防治成本。
许红霞() 汪明() 付永飞() 刘小军() 代兵华() 黄愉婷() 夏青()
2022(3):22-24.
摘要:本研究对‘绿翡翠’野黄桂的扦插繁殖、物候期、生长性状进行了评价,以期为‘绿翡翠’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相对于其他野黄桂品种性状稳定,抗逆性强,移栽成活率高,生长状况较好。与现有行道树种樟树相比,该品种换叶、落果时间短、数量少,对环境污染小,可以作为新型生态绿化树种在城市园林绿化、绿色通道建设和生态城市建设等方面推广应用。
2022(3):25-31.
摘要:将莓茶与黑茶以不同配比得到系列莓茶黑茶复合物,接种冠突散囊菌发花,探究“金花”莓茶复合黑茶的抑菌能力及品质成分变化。通过纸片抑菌试验,感官审评及HPLC分析方法,发现复合茶对青霉初期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随着青霉快速生长其抑制作用减弱,对其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显著,对黑曲霉生长不能起到有效抑制。莓茶复合发花黑茶较不发花黑茶,味更醇,色泽更艳;生物碱、总儿茶素含量显著下降(P <0.01);GCG含量显著增加,莓茶复合发花黑茶样比黑毛茶样含量上升了1927.31%(P<0.01);没食子酸含量显著增加,上升幅度最大为462.69%(P <0.01)。
龙京( ) 彭海() 兰竹() 夏诗禹() 沈生涛() 杨佳伟()
2022(3):32-37.
摘要:Spatial Dynamic Analysis of Desertified Land in Dongting Lake Area Using GIS
2022(3):38-41.
摘要:林火的干扰在北方森林生态系统更新演替、物质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林火对北方地区森林表层土壤碳密度、生物量有着明显的改变作用,然而有关较深土层(≤40 cm)的碳储量变化情况研究相对较少。以辽西地区油松林火烧迹地作为调查样地,通过对周边立地条件一致的未发生火灾的林区作为对照,以土壤物理性质、碳储量作为指标开展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油松林火烧迹地土壤的物理性质、碳元素含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林火显著增加了土壤的温度和pH值,极显著降低了土壤的含水量;林火对深层土壤容重的影响不明显;火烧迹地上深层土壤全碳含量、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处理。
2022(3):42-48.
摘要:以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百度指数获取2013~2019年日均、月均、年均网络关注度数据,采用年际变动指数、季节性强度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分析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年际网络关注度总体呈下降趋势;网络关注度的各月分布较分散,月份之间差异较大,表现出明显的“双峰”特征。②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网络关注度在空间上呈集中分布,各省网络关注度极其不均衡,整体呈现东南部、中部关注度高,西部、西北部关注度低;且距离越近,网络关注度越高;网络关注度的重心总体呈现向东南方向移动的趋势,方向趋势明显。③气候舒适度、闲暇时间、当地特色活动举办时间和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网络发达程度、两地间的空间距离分别是影响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网络关注度时间和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2022(3):49-54.
摘要:基于文献资料和野外调查数据,分析湖北省外来树种的种类组成、分布状况和原产地信息,按照《外来树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入侵风险评价技术规程》中的方法对湖北省外来树种进行入侵风险等级划分及评价。结果表明:①湖北省目前共有外来树种74种,隶属31科53属,其中豆科最多,有15种,松科次之的,有14种;乔木有49种,占总种数的66.22%,灌木有22种,占29.73%,木质藤本有3种,占4.05%。②全省各地均有外来树种分布,其中武汉市外来树种种类最多,有61种,其次为宜昌市有36种。③根据来源地分析,起源于北美洲的最多,有35种,占总数的47.30%,其次为亚洲,有17种,占22.97%。④入侵风险等级评价结果为低风险的树种有62种,中风险的树种有12种,未发现有高风险的树种。
黄发新( , ) 徐雅雯( , ) 姜德志( , ) 阮成刚() 张吉和() 程军勇( , )
2022(3):55-59.
摘要:油茶是中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近年来随着油茶产业发展迅速,在林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低温是影响油茶生长和结实的关键因素之一,会导致油茶开花延迟,授粉率低,结实质量差。基于前人的研究,本研究从低温胁迫对油茶的形态、生理变化、抗寒品种鉴定、分子机制以及增强品种抗性的解决途径等方面对油茶抗寒现状进行了综合阐述。
2022(3):60-63.
摘要:以2020年湖北省森林资源调查为例,结合操作细则和外业调查经验,列举样地复位、样地因子调查、样木因子调查中的特殊情况,分析原因,明确处理方法,旨在统一工作标准,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李晖() 崔鸿侠( , ) 陈明叶( , ) 潘磊( , ) 唐万鹏( , ) 鲁帮群()马德举() 李欢欢( , ) 胡文杰( , ) 文士发() 曾立雄()
2022(3):64-68.
摘要:秭归县是湖北省首批”两山”试点县创建单位之一,多年来,秭归县秉持生态发展理念,以加强生态保护、提升人民福祉为目标,在“两山”理念的引领下,在构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林业发展新格局,打通“两山”转化通道,注重乡村建设等方面形成了“秭归经验”。从生态治理和特色产业发展视角出发,从谋划布局发展、转化路径分析和科技支撑方向等方面系统总结凝练了秭归县生态治理与特色产业发展“典型经验”,并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围绕秭归县资源优势、产业结构、创新发展和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未来实践方向,以期为全国“两山”建设提供实践参考。
2022(3):69-72.
摘要:分析了林长制工作的重要意义,概述重庆市巴南区林长制工作总体情况及主要做法,指出巴南区林长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工作机制与制度体系、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加强宣传、强化队伍建设等建议。
2022(3):73-75.
摘要:林业在生产、科研和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档案,开展档案编研工作不仅能够更好地借鉴经验、总结规律,还能够开拓思路、更新观念、提供新的发展方向,有助于进一步凸显林业建设成效。立足新发展阶段,林业部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绿水青山的建设者,思考如何进一步做好档案编研工作,推动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具有积极意义。现立足林业工作实际,就档案编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助于林业档案编研工作质量提升的相关建议,仅供参考。
章承林() 肖创伟() 李绪友() 李春民() 李万德() 万文龙()
2022(3):76-78.
摘要:通过对崇阳县雷竹产业现状调研,分析了崇阳县雷竹产业的发展现状、市场前景、基地建设等基本情况,并针对雷竹产业存在的问题,从组织领导、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2022(3):79-81.
摘要:通过对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药材产业发展优势、种植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长阳药材产业发展应当从加强基地科学规划、药材基础研究、品牌建设、专业性人才培养、产业链延伸和土家药资源保护与开发等方面下功夫。同时针对长阳土家药的特色提出相关建议,为长阳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2022(3):82-84.
摘要:红安县是湖北省油茶生产重点县市之一。针对红安县油茶产业链第一产业种植规模较大、第二产业加工能力较弱、第三产业社会化程度较低的现状,分析了第一产业经营管理粗放、经济效益不高,第二产业加工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第三产业组织化程度低、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为红安油茶产业链下一步发展提供了借鉴。
2022(3):85-87.
摘要:通过对狮子峰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生态旅游现状等方面的调研,分析其在生态旅游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加强管理,整合各片区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变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变生物多样性优势为生态保护优势,实现狮子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2022(3):88-90.
摘要:‘楸杂1号’楸树是通过人工授粉技术育成的超亲本杂种速生品种,其父母本分别为‘豫楸1号’和‘豫楸2号’。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在楸树资源圃内不同品种间进行杂交授粉组合试验,之后又经过多年的育苗和造林试验,最终确定‘楸杂1号’具备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其造林生长量显著大于亲本,并具备较强抗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