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6):7-13.
摘要:研究不同来源花粉对·红阳,猕猴桃坐果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为·红阳,猕猴桃合理配置授粉树和杂交育种亲本 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选用·金艳,雄和 17份野生猕猴桃花粉对·红阳,猕猴桃授粉 ,观测各授粉组合坐果率及单果重、纵径 、 横径、果形指数、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 C、总糖、总酸等果实品质指标 ,运用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果 实品质性状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野生猕猴桃花粉均能不同程度提高坐果率 ,增长率为 6.7%~33.4%;变异分析表 明·红阳,猕猴桃在果实内外在品质方面都表现花粉直感效应显著差异 ,变异系数为 3.10%~14.69% ,其中单果质量、维生 素 C和糖酸比方面变异程度较大;主成分分析将 10个果实品质指标归为4个主成分 ,累积贡献率达到 85.859% ,可综合概 括 10个果实品质性状的信息 ,并根据综合得分进行排序 。聚类分析将 18个授粉组合划分为 2个类群 ,且主成分分析和聚 类分析结果基本 一致 ,X26和 X32授粉组合的综合花粉直感效应最佳 。不同来源花粉对·红阳,猕猴桃花粉直感效应表现 显著差异 ,通过花粉质感效应提高单果质量、维生素 C和糖酸比的潜力较大 ,整体看 X26和 X32授粉组合的综合花粉直感 效应最佳 ,说明花粉直感效应研究为合理配置授粉树提供了参考依据 ,对促进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同 时 , 在猕猴桃杂交育种的亲本选择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
2022(6):14-18.
摘要:施肥对红花油茶生长与土壤养分的影响
方赞山() 尹荡怿() 钟才荣(),龚 苗( , ) 夏少丹( , ) 刘恒贵() 尤能华() 刘清平( , ),孙拥康() 汤景明() 王 怡() 王瑞文() 郑京津() 汪 顿()
2022(6):19-26.
摘要:通过3S技术划分4种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区,采用样方调查法,调查分析不同干扰区域的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变 化,探究人为干扰对湿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为羊山湿地植物资源的科学管理、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结果表明:①乔木层以 苦模的频数最高,其次为潺搞木姜子和厚皮树;灌木层分布数量较少,种类单一 ,频数最高的为马缨丹;草本层植物鬼针草的频 数高,羊山湿地外来种入侵形势严峻 。②对比 209年和 2017年羊山湿地干扰区域动态变化情况发现,随着人为干扰加剧,微 弱干扰区逐渐向轻度干扰和重度干扰转化,轻度干扰区出现大幅度增加 。③随着干扰程度的加大,Shanon-Wiener指数和 Simpson指数呈减小趋势,Pielou指数则有不同表现,人为干扰对植物种类具有一定的筛选性,繁殖能力强,生境适应性强的物 种,可在不同的干扰区内占据重要地位。
2022(6):43-46.
摘要:湖北省造林绿化适宜性评估工作存在数据量大、图斑多、范围广、人工检查效率低等困难,通过 ArcPy实现湖北 省造林绿化适宜性评估工作质检工具的开发,对湖北省造林绿化适宜性评估工作进行工具质检,实现质检 自 动化,提高数 据处理效率和准确性,证明工具质检对适宜性评估项目 的可行性。
2022(6):43-51.
摘要: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主体,具有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重要生态功能 。植被类型是 影响土壤团聚体形成和微生物特性的重要因子,研究森林植被类型对提高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丰富生物多样性及缓解全 球变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森林植被和土壤微生物及土壤团聚体的相互影响及交互作用,均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了 重 要影响 。本研究重点阐述了森林植被对土壤团聚体形成及稳定性、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等方面研究进 展,并提出未来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团聚体与微生物方面的研究重点,以期为森林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和可持续健康发展 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雒新艳() 刘 英() 王利红() 李 芳() 张俊丽() 孙曰波() 卢 洁()
2022(6):57-63.
摘要:远缘杂交和基因工程是种质创新的主要途径 。本研究总结了菊花的 16个近缘属、17个近缘种种质,依据前人的 杂交实验结果,分析野生种质与菊花亲缘关系的远近,发现亚菊属、春黄菊属和小滨菊属等 6个属与菊花的亲和性较强,野 菊、紫花野菊、毛华菊、甘菊与菊花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有 6个属和 11个种的种质与菊花之间的亲缘关系还不明确 。 阐 述菊花基因工程育种在观赏性状和抗性性状改良方面的成果,建议开展更广泛的杂交试验和基因发掘,改进远缘杂交和基 因工程的技术和模式,并搭建高效育种平台,以提升种质创新的效率
2022(6):64-69.
摘要:园林树木遮荫不仅能够提高热舒适性,为空间使用者营造出舒适宜人的环境,也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局部 小气候 。在对园林树木遮荫功效相关影响因素如结构特征、生理功能、种植位置、气象因子和栽培管理措施等进行归纳总 结的基础上,简要阐述了不同树种遮荫功效的评价方法及其研究成果 。针对目前的研究短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研究展望, 以更加全面系统地探究树木遮荫的机理,进 一步拓展研究视角,为园林树种选择和科学配置提供参考借鉴 。 同时也提出园 林树木遮荫设计的建议,不仅要做到适地适树,以充分发挥园林树木的遮荫潜能,也要正确处理树木遮荫与景观营造的关 系,将树木的遮荫设计与其他景观营造策略相结合。
2022(6):70-73.
摘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大力开发利用乡土树种是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 了解湖北乡土树种现状,野生木本 树种资源保存及分布特点,重点从其利用类型、功能及价值进行分析,对湖北开发利用乡土树种具有重要意义。
2022(6):74-76.
摘要:十堰市在完成"精准灭荒”"绿满荆楚”行动之后的林业重点工作是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 ,林相改造则是重 要的实施内容 。通过调查、研判 ,对十堰市森林资源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发现了森林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现状 与 问题 ,探讨了十堰市林相改造的重要性、必要性与路径。
2022(6):77-80.
摘要:在对湖北省省级林业保障性苗圃生产经营状况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林木种苗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 务和新要求,分析了当前湖北省省级林业保障性苗圃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探寻了引导湖北省省级林业保障性苗圃 高质量发展的实现途径,对加强省级林业保障性苗圃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参考。
2022(6):81-84.
摘要:基于太子山国有林场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林场总体规划和建设现状,根据森林康养的特点,从空间结构、功 能分区等方面,进行森林康养基地的规划设计,将太子山森林康养基地划分为 6 大功能区 ,以发展太子山区域经济和林业 产业,探索太子山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途径,为湖北森林康养产业的全面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2022(6):85-87.
摘要:2021年 9月 ,课题组在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植物调查时,发现了重庆唇形科植物 1个新记录 种—假鬃尾草,并描述了该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和生境分布,凭证标本保存于重庆 自然博物馆植物标本室(CQNM)。
2022(6):88-89.
摘要:2017~2018年,项目组在宜昌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用马氏网法采集到寄蝇科昆虫标本,经整理鉴定,发现罗佛 寄蝇科寄蝇属 2个湖北新记录种,并提供了每个种的鉴别特征、分布及成虫图片,研究标本保存于北京林业大学昆虫标 本馆。
2022(6):90-90.
摘要:2022年 1月 16 日 ,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铁板洲洲头南侧沙滩观察并拍摄到德形目 鸥科小黑背银鸥 1 只 ,经查 阅文献确认为湖北省鸟类分布新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