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构树叶资源利用潜力的初步研究
    杨祖达 陈华 叶要妹 吴静清
    2002(1):1-3.
    [摘要](537)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28)
    摘要:
    构树适应性广,萌芽力强,易繁殖,是四旁绿化与防堤护岸的重要树种。构树全身是宝,树皮是优质造纸及纺织原料,树皮浆汁与果可药用,尤其是构叶蛋白质含量丰富,经分析蛋白质含理达24.0%,且完全无毒,属优良的蛋白质饲料,亦可供保健食品添加剂之用。构叶经禽喂养对比试验,畜禽增效达46%-108%,效果显著。构叶资源利用潜力巨大。
    2  浅谈高校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
    徐玉秀
    2004(3):43-46.
    [摘要](229)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16)
    摘要:
    高校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要体现育人功能,为高等学校的综合改革、建设和发展服务,而且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植物品种和配置方法,并且还要根据不同的空间区域,遵循不同的配置原则。
    3  萧氏松茎象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研究
    高发祥 闵水发 雷永松 赵飞 雷文涛 汪泽鸿 吴峰
    2005(2):28-31.
    [摘要](634)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16)
    摘要:
    萧氏松茎象是近年来发生的蛀食马尾松、湿地松等松类植物树干基部的害虫。通过野外调查和搭棚饲养观察,初步掌握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采用16%虫线清乳油3mL/孔、1.8%阿维菌素乳油3mL/孔分别注射到幼虫排泄孔,15d校正死亡率达90%以上。
    4  相思类树种引种初报
    周鸿彬 高本旺 高登梅 刘松柏 张双英
    2001(4):19-22.
    [摘要](358)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15)
    摘要:
    为丰富宜昌市的树种资源,同时为速生丰产林和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建设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宜昌市林科所1998年10月从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选择6个中亚热带相思类树种种子进行引种试验,1999年8月又从湖北省林木种苗管理站引进黑荆(A.mearnsii)、灰木相思(A.implexa)、黑木相思(A.melanoxylon)等3个耐寒相思类树种种子进行引种试验,经过1999年秋季及2000年春季两季育苗,共培育合格苗木7500多株,苗木年平均高1.0m,地径1.2m,2001年春营造试验林1.33hm^2。初步证明:亚热带耐寒相思类树种在宜昌市能够正常生长,但幼苗越冬困难,宜春季容器育苗,初夏上山造林。
    5  武汉大学校园木本植物种类的调查研究
    黄德明
    2003(1):31-34.
    [摘要](329)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15)
    摘要:
    调查表明:武汉大学校园木本植物66科、154属、276种。通过分析近20a校园木本植物变化原因,为校园绿化提出了认识引种栽培在校园绿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保护、利用校园的植物资源;确定正确的引种方向等建议。
    6  马褂木(鹅掌楸)地理种源试验研究报告
    董纯 谭德仁
    1999(1):3-10.
    [摘要](462)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14)
    摘要:
    对木兰科鹅掌楸属的2个种即鹅掌楸,北美鹅掌楸共17个种源进行了育苗试验20个种源进行了造林试验。经过6年的生长对比及方差分析,表明各种源间的生长存在着极显著的遗传差异。
    7  珍稀树种——翅荚木在恩施山地引种试验初报
    何义发 严昌荣
    1996(1):24-26.
    [摘要](321)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13)
    摘要:
    对新引进的翅荚木种子,在恩施市郊进行育苗试验,并用其一年生播种苗作造林试验,经调查测定和统计,揭示了翅荚木在鄂西南山地特定气候条件下的插种苗年生长规律;并通过分析,预测了翅荚木在鄂西南山地引种成功的可能性和利用途径。
    8  湖北省南方型杨树标准材积表的编制
    唐万鹏 漆良华 杨代贵
    2004(Z1):61-65.
    [摘要](198)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11)
    摘要:
    根据31块标准地每木调查和树干解析资料,分别采用10个材积方程进行回归拟合,通过相关程度与标准差比较,以及回归方程与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选出了南方型杨树标准材积表的方程模型V=0.000 038 370 7D1.672H1.247,经检验,据此编制的立木二元材积表基本满足精度要求,可以在生产中加以使用.
    9  园林地被植物的选择与应用
    颜玉娟 赵虎
    2005(3):54-57.
    [摘要](308)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11)
    摘要:
    通过对地被植物概念的阐释,指出了地被植物选用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园林地被植物种类的选择和应用的基本形式,并进一步提出了地被植物应用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10  桂花研究概况
    燕亚飞 何钢 谢碧霞
    2006(3):37-40.
    [摘要](557)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11)
    摘要: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是1种原产于中国的经济林树种,具有十分广泛的利用价值.笔者对桂花的品种分类、繁殖方法、化学成分等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与分析,认为其发展前景广阔,值得进行产业化开发.
    11  湖北省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周席华 徐永杰 程军勇 邓先珍 罗治建 胡荫坤
    2008(6).
    [摘要](375)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11)
    摘要:
    笔者回顾了湖北省油茶的发展历史,并针对油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政策提出了湖北省油茶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12  油用牡丹研究进展
    2013(5).
    [摘要](671)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11)
    摘要:
    摘要:综述了油用牡丹的研究进展,概括了油用牡丹包括发展起源、育种、繁育、栽培、抗性研究、牡丹籽油成份分析和综合利用等多方面的现状及研究成果,同时对油用牡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为油用牡丹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13  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核桃室外枝接中的应用研究
    高焕章 鲍新梅
    1993(2):25-28.
    [摘要](301)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10)
    摘要:
    本试验研究了6种不同配方的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浸泡接穗后,在含10%助剂A 的封蜡中密封接穗顶端对核桃室外枝接成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选用100ppmNAA+0. 3ppm 助剂 B+助剂 C 和8ppmNAA+0. 5ppmBA+2ppmGA+助剂 C 两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浸泡接穗后封蜡,于3月31日至4月13日左右嫁接,其接穗萌芽半分别达100%和97. 7%,成活率86. 7%和80%。
    14  磷对板栗丰产的作用机理与技术措施
    薛家翠
    1995(1):11-12.
    [摘要](307)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10)
    摘要:
    磷对板栗丰产的作用机理与技术措施薛家翠(湖北省林业科技推广中心)磷在板栗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中起着生理生化的调控作用。其生长、开花、结果等一系列的物质转化、能量转化、信息转化都离不开磷的参与。因此,磷是板栗植株体内物质间相互调节、控制、激发、转化的中...
    15  油茶高油份高产量新品种选育研究
    湖北省油茶双高课题组
    1996(3):24-30.
    [摘要](301)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10)
    摘要:
    该研究采用边测定、边示范、边推广的技术路线,对经过连续10年测产的10个优株,采用芽苗砧嫁接无性繁殖苗木营造测定林,进行多点多重复区域化试验,选育出五油151、五油102、五油465等高产量、高含油率的新品种。新选出的优良品种平均产油450kg/ha以上,比参试无性系均值高15%以上,每m ̄2冠幅产油量比1985年国家制定的标准高23.0~104.0%。同时,采用选育的优良品种营建采稳固16.33ha和试验示范林666.67ha,取得了明显的效益。
    16  星斗山自然保护区珙桐繁殖方式及生长分析
    沈作奎 艾训儒 等
    1998(4):1-3.
    [摘要](315)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10)
    摘要:
    星斗山自然保护区珙桐繁殖方式及生长过程分析结果显示:珙桐种群在天然群落中为集群分布,以根萌蘖繁殖为主,胸径、树高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随年龄增加呈规律性变化。
    17  运用RAPD技术进行杉木无性系识别研究
    黄发新 张新叶 河村嘉一郎
    2000(Z1).
    [摘要](133)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10)
    摘要:
    以湖北省的40个杉木优树为研究材料,初步开展了运用PCR—RAPD技术对杉木优树进行识别的研究。研究表明,运用 8个引物的 17个分子标记可以对其中的38个无性系进行识别,只有2个无性系相互不能识别。说明湖北省杉木遗传资源变异幅度较大,可以运用 DNA技术对优树进行品系管理。
    18  杨树抗性转基因研究进展
    郑进 刘凯于 洪华珠
    2004(1):31-33.
    [摘要](413)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10)
    摘要:
    本文重点介绍了杨树基因工程中采用的抗虫基因、抗病基因、抗除草剂基因和抗逆境基因类型及研究现状,并对杨树抗性转基因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作了探讨。
    19  板栗加工现状及剩余物利用前景
    杨志斌 杨柳 徐向阳
    2007(1):57-59.
    [摘要](373)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10)
    摘要:
    板栗是我国传统的农副产品,我国板栗年总产量达46.98万t,占世界板栗总产量的60%,板栗产量增加,板栗制品日益丰富,笔者从板栗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板栗制品加工的现状、加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板栗剩余物加工利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对板栗加工业发展的思路及应解决的问题。
    20  板栗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及年周期变化的研究
    夏仁学 马梦亭
    1991(2):1-6.
    [摘要](304) [HTML](0) [PDF 0.00 Byte](0) [Cited by](9)
    摘要:
    作者于1987和1988两年对板栗叶片中矿质元素含量及其年周期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K 的含量随叶龄的增加而下降,Ca 的含量随叶龄的增加而增加;其中 Zn、Fe、Mn 和 B的含量随叶龄的增加而增加,特别是 Mn 和 B 的增加更为显著;叶中的 N 素水平不仅影响栗树的产量,而且还影响空苞形成,并目施 B 与否对叶片中 B 与 Mn 的含量都产生影响,即二者之间有负相关的趋势。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